最新熱門關鍵字:  管理    創意    成功
單期簡介
15分鐘投資法
每週花15分鐘,享受每年15%投資報酬率!
2006-06-29 /  6860  5
收藏本期

15分鐘背後需要更多專業支持

簡介

郭繼儀
輔仁大學會計系、台大企業經營碩士班畢業,曾任職於勤業會計師事務所、美商漢華銀行放款部、中信證券研究部∕國際部,以及保德信投信國際部。

本期《大師輕鬆讀》的投資第一要訣就是「不要賠錢」,這想當然也是每位投資者希望達到的目標,但顯然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原著作者提出了達成「不要賠錢」這個投資第一要訣的4項步驟:1.找出「理想」企業,2.估算這家企業的真正價值,3.半價買進,4.反覆操作,致富方休。這4個步驟看起來很有道理,但要確實執行,我認為不是一般基礎財經知識就足以應付,投資者可能還需要有全面掌握產業、經濟情勢、經理人,以及公司財務分析等資料的能力和判斷力,才會真正成功。換個角度說,這4項原則其實人人都可以實行,但重點是「程度」問題,擁有不同程度財經知識的人,就會作出不同的判斷,也導致不同的投資結果,因此我會認為,在專業財經領域工作的人,由於周圍的投資資訊較為豐富,而且容易取得,要執行這4個步驟會比較容易,勝算也比較大。

台股難「雙十」

以下我想以台灣的實際投資環境,迅速檢證一下作者提出的一些觀念,以及這些觀念的可行性。首先,針對「找出理想企業」來看。關於這點,如果投資的公司規模愈大,其實就愈容易做到,因為公開的資訊相對會比較多,但面對台灣大多是中小型企業的現況,投資人要藉由各種管道找出理想企業,困難度就相對比較高。也因此大部分的投資人會聚焦在自己熟悉的國內市場,一但跨出台灣,投資成功的機率就會降低。

文章中提到的「雙十」原則:「如果不是你樂意長抱10年以上的股票,就不要買進,就算只持有10分鐘也不要。」但以台灣而言,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時間多半只有一個景氣循環,過去一個景氣循環的時間約在5到7年,現在則約是3到5年,電子產業又更短。因此,所謂10年的說法,那應該是針對美國企業所提出的標準,因為在美國整個市場的深度、廣度和經濟結構都與台灣不相同,台灣的地方市場原本就有自己的限制,要持有股票10年以上並不容易。另一方面,短期持有股票的現象也和市場的成熟度有關,通常在新興市場上,投資人持有每檔股票的時間會比較短。但即便如此,若以整個亞洲地區來看,新加坡、香港的投資者,投資每檔基金的持有時間都還有2到3年,台灣卻平均不到1年,投資股票的時間會更短,因此這或許也是台灣投資客的投資特性。其實,善炒短線也是可以獲利,只能說把時間拉長來看時,可能獲利並不會比長期持有的投資報酬率來得好。股票投資要沉得住氣,不應以短期的價格上漲或下跌,論斷自己的判斷正確與否。

另一方面,關於投資是否成功的定義,其實也要看比較的標的為何,有的人希望高於定存利息就好,有的人則希望有比較高的報酬率。一般來說,投資與理財的觀念是不同的,理財著重的是長遠的計畫,因此會比較重視分散風險的觀念,投資則只是理財的部分活動,重點在於賺取適當的利潤。

企業「護城河」,不能單獨觀察

文章中還提到一個經驗法則,認為自己要投資的公司,至少要在未來20年內必須維持優異的表現,並且提出了5種企業最常見的防禦機制。針對這個想法,首先,我覺得想要藉任何方法推估一家企業20年後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不光是企業本身的問題,也牽涉到整個經濟環境的問題。也因此,文章中這5個常見防禦機制,雖然也是專業經理人在評估企業時會注意的重點,但是產業不同,每項重點的重要性排序會有不同,也會有其他的重點必須納入觀察。更重要的是,這5個觀察點是建立在整個經濟大環境中,並不能單獨抽離出來觀察。

以文章中在講述智慧財產這個重點時,提到的輝瑞藥廠為例,其實輝瑞的部分智慧財產權都已經快要到期,有些專利也持續有爭議,這些在投資時都應該納入考量。在提到設立市場收費站收取過路費一事,俄國最大的石油公司隨著油價高漲,可以在每筆石油出口的生意中收取利潤,但政府卻會立刻針對這部分利潤課稅,也就是說賺來的利潤立刻又交了出去,這點當然也是投資人一定得了解的,如此才能作出正確判斷。此外,我覺得企業的營運模式,也會是我投資一家企業時會觀察的重點,因為由企業的營運模式,可以觀察到是否有其他企業可以輕易介入該企業經營的市場,取代該企業創新及獨特營運的優勢。

在投資時,有一些指標也是我個人會特別重視的,例如:營收是否成長、邊際效益是否遞增、現金流量以及一些財務數據等,這些都可以透露出企業的成長、改善情況及其持續性。的確有很多資訊可以在各類財經網站取得,如:MSN、Yahoo的理財網站,或是在地的鉅亨網等理財網站。但必要說明的是,在這些網站上出現的訊息多半是公開的,而且是經過整理的,比較專業和完整的分析資料,對一般投資者而言,事實上仍舊不容易取得。但究竟需要多少的資料才是足夠,其實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只能說專業的投資人員,除了較容易獲得更深度的分析資料,還有更多機會與各企業經理人面對面訪談,從而更清楚地得知企業未來的計畫與發展遠景,這些自然都有助於正確的投資選擇。

50%的安全邊際

目前在台灣因為有不少散戶,購買股票並不是出於以投資企業的心態,因此非常關心每年的配股、配息問題,但作者認為,企業支付的股利高低固然可以作為考量的一個標準,卻不應該是進行投資時的主要考量。其實這樣的說法和投資者的心態很有關係,對於低波動、低成長的個股,如果是想要做長期投資的人,當然是希望公司每年能發放適當的股利,但是有些個股股價波動比較大,這時股利的高低在投資時意義就不是很大。

作者還提到「安全邊際」的問題。作者認為以股票價值的半價買進,就是為自己設下了安全邊際。以價值1美元的股票為例,如果以50美分買進,後來股票漲到80美分,報酬率只有60%,但如果以20美分買進,日後股票漲到50美分,報酬率就會是150%,因此只要能以股票價值的一半或是更低的價格買進,獲利的機會會愈大,確實就等於是為自己設下了安全邊際。但事實上,一家正常的企業,股價要跌到股票價值一半以下的機會也不會太大。由這點也可以衍生一個想法,就是:投資其實也可以很簡單,便是有耐心地等到市場修正或大跌後,買進績優公司的股票,即有可觀的獲利機會。

儘管每個投資人都希望在投資前能做好萬全準備,但投資迷人的地方,卻也在它總是有贏、有輸,機會各是一半一半,而且不論事前蒐集再多的資料,到最後你仍必須要面臨投資的抉擇,沒有任何投資的前景與獲利是100%確定、是沒有風險的,也不可能因為你蒐集到充足的資料,就會有比較容易的決定。於是很多人會發現,投資和個性其實有著極大的關係,有的人會願意借錢去做投資,有的人則保守經營。就像很多財經從業人員,固然知道許許多多的投資工具和管道,多數人投資的工具和管道卻十分保守。以我自己來說,即便是我一直都在金融產業工作,定存仍舊是我投資管道的大宗。但我認為文章中建議從1,000美元開始投資的作法,倒是一個很實際的建議,意思是以小錢先去做練習,慢慢培養出自己的投資決心和信心,這確實是可行的辦法,畢竟豐富的投資經驗,確實可以幫助自己作出更正確的投資判斷。

新興國家市場風險高

很多人都強調理性投資的重要,但在台灣確實有很多時候股市的走勢會跌破專家眼鏡。我個人認為,股市會有暴起暴落現象的,多半是新興市場,像是中國大陸的市場,雖然很多人看好,但要進場仍必須十分謹慎,主要是這些市場或公司可能處處是內線交易、法律或稅務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會讓投資的行為在執行的成果上出現很大的落差。至於,在臺灣股市有名的「菜籃族」,也就是所謂的散戶,他們多半沒有太多的財經相關知識,對自己所投資企業了解程度也不高,幾乎完全靠直覺以及消息在投資,我認為他們也多少可以賺些錢。因為如果真的無利可圖,最終他們就會自動離去。這種投資行為,其實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畢竟如果說要投資房地產,一般人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而且只要玩一次、兩次就沒本錢繼續玩了,但是投資股票你可以有很多次機會,因此很多老人家就是靠著投資股票在消磨時間。我認為只要金額不大,替自己設好停損點,是沒有什麼不好,這就像打麻將一樣。

其實,投資沒有特別的訣竅,重點就是時時關心自己的投資標的、了解自己的個性,並為自己設下停損點,而個人的理財規畫,愈年輕時著手開始,隨著年齡增長,愈能夠達成順心、理想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