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門關鍵字:    創意  管理    創新
單期簡介
同儕企業
重新改寫資本主義的協作經濟
商業的運作本來就是搬有運無,但是卻無法遏止刻意囤積和多餘閒置的狀況。同儕企業模式創造了互通有無的協作經濟,或許將協助我們把這個世界轉變成我們想要生活的地方:具永續性、公平、繁榮且充滿潛力、富足的未來。
參見原書網址
2015-12-30 /  12795  8
輕鬆聽大師
媒體創意人 李文娟導讀
收藏本期

一場新的經濟民主正在興起

「我們正變成一種自我供給的經濟──由專業生產者組成的巨大全球網絡,他們為了娛樂、生計和學習而替換及交換服務。一場新的經濟民主正在興起,我們都在當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安東尼.威廉斯(Anthony Williams),《維基經濟學》作者


眾多公司正開放內部的流程供外部人士提供意見、想法和建議,他們把新鮮的構想和新穎的專業能力帶進了創新方程式。最終結果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獨創方式創造了價值。

推薦閱讀 1 同儕生產的關鍵優勢



NO.596 維基經濟學|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安東尼.威廉斯(Anthony Williams)
原文版:Wikinomics/Penguin Group USA
中文版:維基經濟學/商智文化
★《Publishers Weekly》、《Booklist》好評推薦
★ 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同儕生產者就是高度分散的自願者一起工作,以共同協力的方式致力於生產某樣東西。

就商業觀點而言,同儕生產的關鍵優勢很容易辨別:

你得以利用外部人才──而非受限於你自己的人力資源。這是好現象,因為它讓你得以利用科學和技術社群內非常聰明人士所提供的構想。

跟上你的使用者,會讓你在你的領域內持續最尖端的新開發──這表示競爭者沒多少機會可以進入你的市場。

參與同儕生產網絡,會提高對你的附加產品的需求──因為你能夠辨認創造附加價值的機會在哪裡。透過成為這個網絡的一部分,你事實上就是在做市場研究,到底還可以賣什麼東西給類似心態的人。

同儕生產者網絡降低新產品開發的直接成本──因為有其他人的貢獻。不可否認必須花錢過濾和收集貢獻的內容,但比起負擔完整開發成本,這樣的費用還是低很多。

同儕網絡能夠轉換競爭的焦點──意思是在某些狀況下,你能夠破壞對手創造營收的能力。

開放式協作會減少潛在的所有權爭議──因為顯然每一個人都擁有浮現出來的智慧財產。這代表可以花比較少的錢在律師身上,然後有更多資源可以投入任何開發物的有效使用和應用。

參與同儕網絡可以建立社會資本──因為你會被看見你回饋了某些東西給社群,而不是狹隘地專注在你自己的商業模式。事實上,參與同儕網絡可以強化公司在該社群中的營運權。

同儕生產目前正生根,成為一種安排工作的可行方式。它會隨著電腦運算能力更廣泛分散到更多國家而繼續成長。

推薦閱讀 2 3要件打造平台創意空間



NO.481激盪創意的拉力平台|約翰.海格三世(John Hagel III)、約翰.希利.布朗(John Seely Brown)、朗恩.戴維森(Lang Davison)
原文版:The Power of Pull/Perseus Books Group
中文版:拉力,讓好事更靠近/天下文化
★ 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總統柯林頓、谷歌執行董事長Eric Schmidt好評推薦

前幾個世代,組織最上位者掌握最大決定權──產生由規模經濟的「推力」式運轉方式。今日的消費者則開始愈來愈往「拉力」式平台聚集──這種平台技術讓人們透過與他人共同合作,讓你學得更快。為了讓這種情況發生,你必須提供所謂的「創意空間」。

最佳的創意空間不是自然產生,而是一開始就有一小群人小心翼翼、深思熟慮地設計而成。

要打造一個強大且有效的創意空間,你必須整合3個要件:

1. 參與者──要有足夠的人,讓這個地方變得有趣且切實可行。降低或消除進入門檻。如果有一套系統可以即時回應參與者,他們繼續使用和投入的可能性會更高。

2. 互動──你必須讓這個地方成為一個人們可以和團隊成員正式互動,或和偶然相遇的人輕鬆互動的地方。

3. 環境──我們需要一個架構完善的工作空間,讓每個人達成共識,使用相同工具,開發出偉大成果。

強大而實用的創意環境具備3個面向:

平台──你必須擁有平台(技術性或實體上)讓來到創意空間的每個人都能使用。平台可能是一種共享的器材、共有的分析工具、出席實際活動等等。

協議──一旦共用平台之後,你需要處理各種問題的方法,像是爭議、決策以及一般行為規範。創意空間必須針對這些問題,以及某些責任分配設置適當的程序。

動機──為了激勵和動員參與者,必須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動機。多數參與者在加入創意空間時,已經擁有內在動機,所以優渥的外部獎賞將會加強他們貢獻的動力。

推薦閱讀 3 建立多邊商業模式4任務



NO.551平台密碼大解析|大衛.埃文凡斯(David Evans)、理查.施馬蘭奇(Richard Schmalensee)
原文版:Catalyst Code/Client Distribution Services
中文版:企業觸媒策略/天下雜誌
★ 微軟公司共同創辦人Bill Gates好評推薦
★ 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創辦人暨董事長Patrick McGovern好評推薦

世界上許多頂尖公司的成功之道就是發揮「商業觸媒」的角色──靠著結合不同而獨特的顧客群,在同一平台上彼此互動來營利。它們深刻了解市場參與者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些不同群體如何互動。

要做到這點,觸媒打造者要完成4項任務:


任務 1找出互相需要的不同群體

想出可行的商業觸媒概念的第一步是大略檢視一下環境,找出一些合力解決問題好過單打獨鬥的群體。這種引誘可能彼此互惠,也可能僅有一方獲得許多附加價值,即便第二方反應冷淡也無所謂。

任務 2確定雙方為何以及如何互相需要

光知道哪些群體需要互動還不夠。必須還要有阻止這些群體結合的障礙,而你正設法打造一個解除障礙的觸媒型平台。要做到這點,你需要:

徹底明白讓這2個群體彼此吸引的力量。

知道這些力量往什麼方向流動──誰願意付錢,誰可能不那麼情願。

要估算這些力量有多強,因為這直接影響你的定價。

任務 3評估有誰已經在服務這些群體

在展開雙邊型觸媒業務之前,你要小心審視並謹慎思考誰最有可能成為你的競爭對手。

任務 4想出一個誘人的多邊商業模式

有時啟動觸媒型業務的最佳方式是先建立單邊業務,一旦牢牢打進市場後,再轉戰雙邊的商業策略。


本文摘自:
《大師輕鬆讀》NO.481 激盪創意的拉力平台
《大師輕鬆讀》NO.551 平台密碼大解析
《大師輕鬆讀》NO.596 維基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