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門關鍵字:        管理  創意
單期簡介
小蝦米上雲端
10年,Salesforce.com以挑戰現狀的膽識,從3個員工、租小套房當辦公室的小蝦米,變成點燃雲端革命、捐上億做慈善的軟體大廠。他們如何做到?
2010-02-25 /  5520  1
收藏本期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所謂雲端其實指的就是網路,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工程師在繪製示意圖時,常以一朵雲來代表網路。因此,用淺顯的說法來形容雲端運算,其實就是網路運算。舉凡運用網路為多台電腦的運算工作進行溝通,或是透過網路取得由遠端主機提供的服務等,都可以算是一種雲端運算。

知名的科技資訊顧問公司賈特納(Gartner)又將雲端運算分為兩大類,分別為雲端服務(Cloud Computing Services)與雲端科技(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雲端服務是藉由網路從遠端取得服務。利用這項服務,許多過去只能在個人電腦上完成的工作,現在使用者甚至可以只靠一支手機就能做到。而雲端科技則是利用虛擬化和自動化等技術來創造電腦中的各種運算資源。賈特納公司認為,這種類型可以視為傳統資料中心的延伸,且不需要經由第三方提供外部資源便可套用在整個公司的內部系統上。

雲端運算的威力不僅僅是提供使用者更妥善的服務而已,對企業而言,雲端運算能夠有效降低成本與風險。由於雲端服務不需要將程式安裝在用戶的電腦中,對服務商而言,降低了商業程式被破解的風險。此外,過去外國公司必須先將在當地蒐集的資料傳回美國,經過美國工程師處理後再傳回外國公司作業,如此一來則需耗費大量的網路傳輸費用以及時間。利用雲端運算,位在世界各地的開發人員便能夠透過同一套平台更即時且密切地合作。

軟體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

SaaS就是透過網路提供應用軟體的服務模式,對於使用者來說,SaaS讓軟體取得的成本與使用方式都變得跟以往不同,其中,軟體與資料存放在提供者端的應用模式,更成為SaaS的主要特色。SaaS的做法使軟體不再只是軟體,而是以服務的方式存在。SaaS讓軟體不需要安裝在客戶的電腦,使用者只要連上網路就能使用。由於軟體不需要安裝在客戶端電腦,所以安裝、維護、更新都相當容易。

隨著網路泡沫時代的結束,企業紛紛開始使用網際網路作為商用軟體的客戶端,並接受以租用為主的軟體服務模式,使得Amazon、eBay、Google及Salesforce.com等公司崛起,並成為軟體即服務或隨選即用的代表。Salesforce.com的CRM系統,便是SaaS的成功典範之一。Salesforce.com執行長貝尼奧夫堅持軟體是種服務而非產品,是這家公司得以走出與多數知名傳統軟體廠商不同道路的關鍵之一。Salesforce.com的客戶只要上網按自己所需之CRM軟體,以月費方式租用,就可以輕鬆解決過往需要花大錢向廠商購買,並曠日費時建置軟硬體的麻煩。此外貝尼奧夫也打著「無軟體(No Software)」的口號,行銷自己的軟體事業,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並不在於軟體技術,而是他從客戶的角度為出發點,提供客戶所渴求之服務的商業模式。

編輯室報告

以顛覆現狀的氣魄創業

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他對創業的解釋,不是創辦新事業,而是要開創新產業,你會覺得他很有膽識與雄心,還是覺得他在痴人說夢?

本期所介紹的Salesforce.com創辦人貝尼奧夫,打從思考創業構想之初,就以《創新的兩難》中所提的觀念出發,要用創新來顛覆現有的商業模式,要徹底改變企業軟體的購買與使用方式。貝尼奧夫當初所想的,即使稱不上產業,但也絕對是顛覆性的模式,而事實上,他也真的開闢了產值460億美元的雲端運算產業。

《創新的兩難》作者克雷頓.M.克里斯汀生提出了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觀念,認為這才是真正能顛覆現狀、撼動產業結構的創新,而不僅是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此外,創新不一定要「加」,很多時候往往是「減」,減少了產品或服務的內容,可以讓商品更簡單、便利、便宜,吸引過去無力負擔完整商品的新顧客,開拓出新的市場。

貝尼奧夫以「軟體即服務」的方式,推出按使用人數計費的隨選服務,正印證了克里斯汀生上述「減」的概念,也就是他所謂的「創造新市場的破壞性創新」(new-marketdisruption),而這種方式,對於挑戰既有的新進者非常有利。索尼(Sony)在1979年推出的Walkman隨身聽,音質雖然比不上家庭音響,卻著重於攜帶方便的特色,創造出新的市場,也就是無力購買音響的年輕人,並反過頭使得原本音響產業的既有領先者紛紛跟進隨身聽的市場。

相對來說,經營穩固者要能繼續保持地位,也要懂得引領改變,甚至顛覆現狀。知名管理學者許士軍教授舉例說,英特爾要不是由於安迪.葛洛夫(Andrew S. Grove)和創業夥伴高登.摩爾(Gordon Moore)毅然決然放棄公司多年來賴以成功的記憶晶體業務,進入陌生的微處理器領域,恐怕英特爾到今天不是在存亡邊緣苦苦掙扎,就是已經在市場上消失了。

不論從商業模式、產品、行銷等種種策略來看,貝尼奧夫的創業就是在實踐一種挑戰現狀的雄心,大格局的出發,創造了大格局的成果。請與我們一同閱讀以下兩期大師,給予心中創業的壯志,更多現實的借鏡:

347 好點子變大事業

291 皮克斯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