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門關鍵字:        創意  成功
單期簡介
年輕人的5大財富
新鮮人10年計畫:就業、儲蓄、房地、股市、創業!
2006-08-03 /  6687  0
收藏本期

我在校,我也在理財創業

簡介

陳宏偉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研究生,通過碩士直升博士班,多年來擔任軟體工作室研發工程師,目前帶領交大同學組成團隊,邊打工、邊創新技術,朝著自行創業的目標邁進。

我並不符合本期原著作者對話的「畢業生」條件,因為我還沒離開校園,目前剛開始攻讀博士學位;我也不是作者描述的「社會新鮮人」,回想從大學部二年級就開始打工至今,工作資歷也有4、5年,然而,1983年6月出生的我,從身經百戰的作者來看,是「年輕人」沒錯。我有堅強的財務獨立能力,從不把理財當成「作夢」,因為這是一步步實踐的過程。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個人的小小看法,是希望更多的台灣年輕朋友,能心懷大志、腳踏實地,及早規畫人生,坦然挑戰任何可能發生的困境。

多數和我年紀相仿的朋友,男生有服兵役的門檻,女生比較可能已經進入職場,她們的個人財務,以每個月的薪水收入為限,如果省一點用,不亂買名牌包、化妝品,至少有1/5的月薪可以存下來,比作者說薪資的15%還多一點。以畢業、離開校園5年的時間計算,個人存款約在30萬至50萬元,這樣的一筆錢,在台灣能做的事不多,可能是放在郵局定存、投資基金,或是像我學姐,選擇到在職碩士班進修,存款剛好等於2年的學雜費,她以「投資自己」作為強化職場的實力。

放定存、買基金,或是進修,是正當、合理的投資,但在台灣比較不可能就此進入致富的自動模式,一則是在低利時代的定存利息微薄,買基金的話,獲利又很難期待,在股市不佳的情況下,說不定本金都會虧蝕。進修則是較能自我掌握,可是又聽說上班族的月薪,不會因為增加一個學位而調升,似乎投資回收率也偏低。

五五波的存錢原則

參考周圍朋友的情況,了解了個人存款的多寡和速度,是影響後續財富複利累積的關鍵。於是,我從大二以SOHO身分開始接CASE,每一筆收入的處理原則都是「用5成,存5成」,大三起就沒有向家裡拿錢,還是繼續每個月都存錢,以達到「早一點開始」存錢的目的。

個人的金錢觀其實很普通,吃飯、交通費、買電腦設備,都省不了,偶爾也會買個GAP的背包犒賞自己,但感謝父母給我正確的觀念, 「用頭腦,賺該賺的錢」。例如,我之所以從大二開始承接外面的軟體系統撰寫案子,是因為看到媽媽工作非常辛苦。她從教職退休後,就到學校的廚房幫忙,為準備學生的養營午餐,常是大鍋、熱湯的,一不小心就受傷。於是我和媽約定,如果我能以相同時間賺到等同於她的收入,就全部都交給她,隨便她花用或處置。

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也憑資工的知識與技術,在電腦前賺到目標的金額。當我把錢當面交給媽媽時,她好高興,還偷偷告訴爸爸,「小孩子如此在乎,是身為媽媽最大的欣慰。」高興歸高興,媽媽並沒有收下錢,也爽我的約又回學校幫忙,這回的理由是,她要以義工的心情繼續做。

媽媽沒收下我的打工錢,但交代我要存起來,「以便將來不時之需」,我也從此沒有再向家裡拿錢,每個月單純的學生零花8,000元到1萬元,自己就可以處理。為了存錢,我繼續打工,並謹記個人打工的哲理:絕對不能影響功課,絕對不打沒有意義的工。

對工學院學生的我,沒有意義的打工就是去咖啡店、大賣場當鐘點工讀生,我最能做的事是資訊軟體的撰寫與開發,靠這項專長打工才有附加價值,還能化解疏於功課的危機,等於是把教授上課的理論,透過實務業界對軟體開發的需求,兩相配合與實證,加乘的效果是驚人的。其實,這個道理也是個人慢慢頓悟的,進了研究所之後,就沒有課業上的困擾,碩一時還拿了書卷獎,申請到直升博士班。

理財同時為創業鋪路

對於存款,我是有計畫的,和作者強調的「讓致富進入自動模式」有點雷同。先是媽媽幫我買了一份高息定存保單,每年繳50多萬元,3年後可以拿回180萬元,就目前銀行存款利息不到2%計算,這類的理財作法是划算的。其次,我也用部分資金,投資自己的軟體開發產品,培養自己的團隊。團隊成員都是交大同學,我負責創意、行銷和財務供應,同學們負責技術開發,共同開發出來的產品,現在已經賣給清大育成中心的天時電子,讓該公司可以進一步研發更多的應用層面。這是我為未來創業所做的準備。

複利存款、房地產投資、創業,是作者認為年輕人的5大財富來源之三,第一項我已經做了,第三項也著手規畫了,很巧,第二項是我今年暑假正開始接觸的部分。

房地產投資在台灣,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低迷,然而我在和朋友聊天時,得到一項訊息:國立大學附近的房地產還有發展潛力,尤其是台北市的景美、萬隆一帶,目前是台北市地價相對較低、租屋需求率較高的地區。於是,我們先在家裡談起,爸爸向台北仲介業的朋友諮詢線索,了解到買下整層樓約需現金600萬元至1,200萬元,其餘可以向銀行貸款,分期繳還。我算了算,如果手上累積的資金足以繳付頭期款,其餘的分期貸款就靠租金來付,正是合理的房地產投資計畫。

計畫投資台北特定地區的房地產,不是只看好發展潛力,而是要把房地產當作未來創業的基石,若是將來遇到營運資金不足,可以變賣房地產換現金,不然當成未來公司的辦公室,也可以省去租賃支出。

截至目前我的想法和作法,能夠順利實踐的部分,都是因為家人給我建議、向專家請教,這就像我們團隊為企業寫軟體,是需要意見與經驗的累積,才換得到今天備受肯定。由於我們是學生,初次見面時很難立刻獲得對方認同,有一次還因為我穿得比較隨意,被某投顧公司副理看不起,一再挑惕我們的成果。我的基本回應是:虛心接受批評、扎實改進產品。幾次交手之後,對方對我們的團隊徹底改觀。理財,我不冒然投資;專業,我不輕易低頭。

對於年輕人投資基金或股票,也因為多位投顧專家朋友的說法,我不認為現在是我投入的時機。我曾在交大上過期貨選擇權的課,雙指導教授之一是資訊與財金系教授王克陸,但說真的,上課時我是有聽、沒懂,市場上的個股傳聞虛虛實實,不是我一介單純學生能夠明白,我也不想只當個普通投資人,一味跟著股友社隨波逐流,顯得不太聰明。

三階段創業計畫

創業,是我的人生目標,已經規畫好三階段發展。第一階段,回溯到大學時期的SOHO族,一邊打工存錢、一邊靠專業建立職場口碑,另一方面組織團隊培養默契,外面企業界的案子會自動一波波進來,技術養成的核心在企業e化,對象是肯拿錢出來建網站的企業端,排除了玩票型的一般消費者層。靠著殷勤拜訪企業客戶,至今我已累積人脈和穩定業務,團隊收入也足夠培養未來的人才。

第二期的創業計畫,我要與個人的博士研究相結合,專精在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領域,以容納更多的資料進入分析系統,在更少的時間內,獲得更精確的結果。例如,目前設計中的軟體,是針對社會新鮮人開發,類似「快速融入職場」的知識管理系統,系統會建議新進員工應該馬上選讀的書,以及必須理解的專業知識。為了避免對內容(content)傷腦筋,選材全交給電腦裡的人工智慧系統,才能大量降低軟體開發的成本。

第三期的創業計畫,將回到理財的核心。由電腦計算各項資訊與數據,提供股票投資人作為參考。這是避免個人意見混雜,造成投資衝動的最佳阻隔,系統會回覆諮詢者理想的評估,包括正面、負面的看法。這是很大的開發工程,要考慮的要素很多,最後結果或許可以幫助未來更多的年輕人,早早就進入財富自動累積的循環,不必再走一次我們這一代走過的路。

總之,理財之於我個人,不是人生的主要事務,卻是支撐個人完成夢想的必要工具。以上是我至今的想法與作法,說不定再過兩年,我會有更新的體會,屆時再與大家分享。


官網獨家
【輸入優惠代碼master300】新訂1年方案,立即省下300元➤活動至202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