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創新與組織變革──21世紀臺灣企業致勝之道
簡介
管康彥
美國西北大學組織管理博士。現任教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曾擔任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系主任,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所漲,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研究顧問,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計畫處顧問。教學領域與研究興趣,組織設計與變革、組織再生、企業改造。
這一波全球性的不景氣來得又急又猛,導致全球市場快速萎縮,大部分企業的收益都呈現負成長的窘境,具有殺傷力的組織變革活動在世界各地此起彼落,裁員減薪的企業動作時有所聞,拉白布條、圍廠抗議、爭取合理權益的勞工衝突自然也是屢見不鮮。其實組織變革不一定需要讓員工受苦煎熬,公司必須變革以求生存,但是變革不一定是痛苦萬分,有時創傷愈少,抗拒程度愈低,變革愈有效。傳統的戰爭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現代的戰爭是軍事科技結合創新戰術以求速戰速決。同樣地,二十一世紀台灣企業致勝之道,也必有別於其過去的成功經驗。
首先讓我們來觀察一下,鄰近台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在泡沫經濟及亞洲金融風暴的雙重蹂躪下,日本大多數企業仍在衰退與生存之間苟延殘喘,但是仍有一些懂得在危機中藉力使力,運用科技創新、顧客感動、企業轉型、環保經營等前瞻性的非應急式的作法,帶領員工在困境中逆勢成長。以心態革新、流程革新、產品革新三個構面,來推動提案式的顧客滿意經營,也就是所謂的顧客感動或顧客成功。
企圖心宏遠、經營格局大、眼光看得遠、長程的策略、勇於變革是這些企業共同的特徵,他們不僅有遠景有策略,而且用心,掌握時機、運用方法、實施組織變革、改造人力,並進一步轉型脫胎換骨,使企業立於長青不敗之地,更向世人證明他們的不凡之處。八0年代的美國優質企業因應經濟衰退的挑戰,衍生了企業再造,在管理的學術上和實務上產生空前未有的影響,現今的日本優質企業也正在孕育產生二十一世紀修正版的企業再造。
接著回過頭來看看台灣,台灣的經濟奇蹟為世人所稱羨,但是事實上,亞洲四小龍目前已是非死即傷。成功會導致傲慢,並產生創新與變革的阻力。成功的企業,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被自己的成功經驗所腐蝕,由成功衍生而出的企業文化,不但不能鼓勵,更會刻意壓抑企業內任何挑戰傳統的「雜音」。
「不創新,便等死!」這是新經濟時代下,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創新不僅是新產品的開發,還包括市場與消費者行為的創新,以及管理的創新。企業的負責人必須讓創新內建在企業文化之中,並且以身作則來帶動公司創新的環境與氣氛,讓組織機制來培育企業的創新能力,而不是單靠天才或是機運。創新最具體的表現來自於產品的卓越性,以目前產品的生命週期日益減短來看,研發時間已經急速被壓縮而遞減,組織能創造營業利潤的銷售期也愈短,避免陷入微利時代價格戰的一條生路就是創新。
企業的經營若沒有好的創新,就注定了它未來必然不斷地衰退。企業若不能有效地變革轉型,就可判定該企業缺乏執行力以維繫企業的競爭力。因此經營創新與組織變革就成了企業能否持續生存發展的重要關鍵:創新決定存亡,變革決定成敗,管理決定盈虧。面對二十一世紀,為了因應變化,創新與變革以重整組織提升競爭力是必然的,擁抱變革才能生存。
不景氣時代正是企業練功的最佳時機,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企業除了須在傳統領域鞏固其原有的領導地位外,更須以穩健的步伐朝向高附加價值的知識產業領域發展。這當中需要經營的創新與組織的變革,積極培養自主研發實力,掌握關鍵性技術,在完整快速的組織架構下,以高度敏銳的市場嗅覺,有效整合企業內外資源,針對顧客需求,做提案式的主動經營,進一步贏得客戶的信賴,以開創企業無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