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門關鍵字:    管理  創意  成功  
單期簡介
發明大王不必是天才
大家總以為,石破天驚的創新是不世天才的專利,但那是實驗室裡窖藏的歷史。持續推動人類進步的科技發明,反倒多是利用「科技仲介」的重組式創新,不斷從各種不同領域移花接木的結果。想要創新,除了腦袋,你更需要方法!
2006-12-14 /  5861  0
收藏本期

一般人慣常接受創新發明被「神格化」的現象,以及這個現象背後所牽動的利益,所以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天才出現。但你知道,燈泡其實不是愛迪生發明的,早他20年約翰.史達已經取得白熱燈泡專利;福特汽車生產線的創舉,是借用肉品包裝業生產線的做法。這些聰明的創新人物,懂得與其日日搔白了頭追逐原創發明,不如巧妙重組現有的各項技能,反而能夠創造時效性更強的創新發明,造福人類,造福自己。你也想成為發明家、讓組織變成發明團隊嗎?學會科技仲介的技法,就離目標不遠了。

重組式創新(Recombinant Innovation)

近代的客機把穩定翼安裝在靠近機頭處,把螺旋槳放置在機尾,推動流線型的機身,既增加飛行速度,又可以提高飛行的安全性。如果把螺旋槳和穩定翼的位置重新配置,也就是把螺旋槳放置機身頂部,穩定翼安裝在機尾,就成了直升機的結構,這就是重組式創新的思惟。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A.Schumpeter)將創新定義為:把各種已發明的生產要素,發展為社會可以接受並具商業價值的「新組合」(new combination)。愛因斯坦也說:重組是創造性思惟的本質。有學者對1990年以來國外的480項重大科技創新進行分析發現,重組式創新就占了65%,像微軟從Dos演變到Windows系統,就是一例。中國大陸學者許立言和張福奎提出了「12個聰明方法」,可以作為重組式創新思惟的依據:1.加一加,能在這個東西上添加些什麼。2.減一減,可以在這個東西上減掉些什麼。3.擴一擴,把這個東西擴張會怎樣。4.縮一縮,讓這個東西縮小會怎樣。5.變一變,改變形狀、顏色、聲音、氣味或是組合次序會怎樣。6.改一改,這個東西存在什麼缺點必須改進。7.聯一聯,把某個東西或事物聯繫起來,可以達成什麼效果。8.學一學,模仿其他事物的結構、原理或技術,會有什麼結果。9.代一代,有什麼東西能代替另一些東西。10.搬一搬,把這些東西搬到別的地方,能不能有其他用處。11.反一反,把一件東西正反、上下、左右、前後或裏外顛倒一下,會有什麼結果。12.定一定,為解決某項問題或改進某個東西,需要規定些什麼。

創新人才(Innovator)

英國心理學家克頓(Michael J Kirton)在1976年提出了KAI量表(Kirton Adaptation-Innovation Inventory),用來評量個人的創造力,量表的二個極端分別是適應者(Adaptor)與創新者(Innovator)。在創新者的視野中,沒有規則與現況的羈絆,能夠提出突破性洞見,並且藉由自己的觀察發現問題或解決問題。然而,跳開規則不表示恣意冒險,管理學大師杜拉克反而認為,成功的創新人才都是「保守派」。杜拉克有一次參加一場創業家座談會,在會中幾位心理學家發表的報告中,不約而同地認為創業家具有「冒險傾向」的人格。在場有位非常成功的發明家兼創業家,靠著以流程為基礎的創新,成功打入全球各地。這位創新人才說:「我從來沒有碰過所謂的『創業人格』,不過我所認識的成功創業家,倒是有個共同點:他們都不是『冒險家』。他們會試著界定必須承擔的風險,盡量把這種風險降到最低。如果不是這樣,根本沒有人會成功。」

杜拉克指出,創新人才的特性是具有籌畫系統的能力,能夠把不相關、各自獨立的要素,組成一個整合系統。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認為,因應創新時代,個人必須跨界,也就是跨越不同領域。台師大創新管理學程召集人洪榮昭教授認為,愈是不景氣的環境,愈會出現創新人才,因為創新的意念往往是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萌生。洪榮昭教授進一步分析,自我導向和思考力是決定創新能力的兩個座標軸。愈具有自我導向的人愈能自我突破,然而空有自我導向能力,卻不具思考力,只會是為反對而反對的「挑戰家」。具有思考力卻無法以行動落實自我導向,只是「夢想家」。個人必須不斷從領域的變換中學習,創造「跨界」的動力,才能讓自己「永續經營」。

特立獨行的天才(Lone Genius)

哲學家叔本華說:「天才是孤獨的,天才被逼進隔絕的孤獨,有時且進乎瘋狂……」愛爾蘭精神病學家費茲杰拉德(Michael Fitzgerald)在著作《藝術創造力的起源》(The Genesis of Artistic Creativity)中指出,史上多位天才如牛頓、莫札特、貝多芬等,多半有「亞斯柏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這是一種緩和的自閉症,患者具有超凡的藝術創造力與高超的數學天賦,愛因斯坦也被認為有這種病。費茲杰拉德發現,導致亞斯柏格症候群的基因,和擁有洋溢才氣的基因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天才與瘋子之間,僅一線之隔。然而,愛因斯坦代表的那種特立獨行天才:一頭亂髮、憑藉不世出的聰明才智,促成科學界典範移轉,已經是過去式了。在先進國家,群策群力取代了單打獨鬥,發明和研發已經「制度化」,每個領域的重大問題,都各有菁英在專注研究。即便是奠定古典物理學基礎的科學家牛頓,在動力學、天文學和光學的研究成就,也是綜合了如克卜勒、伽利略、笛卡兒與波義耳等偉大前輩的精髓而得來的。華盛頓喬治梅森大學科技專家凱許分析:「亨利.福特懂得生產線上的各項細節,在豐田汽車你找不到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