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什麼,像什麼」,最明顯指標就屬說話的「腔調」了,大家熟悉的有:官腔、花腔,還有一種叫洋腔。全都是因為說話態度、措辭選擇,讓人留下不同印象。你一定遇過,明明是大老闆,說話卻是揮不動半個人,一反常態。麥金蒂是語言學專家,深諳語言對建立信任與權威有絕對影響。在她的分析下,商場上的語言風格只有2種:一是下達命令式的,一是徵詢意見式的;一為主導局勢,一為促成合作。當然,你有你的說話方式,但特別值得提醒的是,一旦身分轉換、環境變異,正是重新定位自己、轉換說話「腔調」的大好時機。千萬別排斥這樣的自我訓練,畢竟,人生的舞台上,你我總是在追尋「演什麼,像什麼」的最高境界。
權威感(Authority)
權威是一種支配力量,由社會公認的威望和影響形成,是人類集體活動時產生的需求。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說:「許多人進行合作勞動,過程的聯繫和統整都必然要依循指揮的意志,就像樂隊要有指揮一樣。」這個「指揮的意志」就是權威。隨著人類活動日益擴大,權威也深入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廣告中會使用專家、知名人士對產品或服務進行推薦,並且強調產品的位階,營造令人信賴的權威感。也有人善於借用名人或權威人士的格言,提高說話的權威感。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句話,也會顯得意義重大,這都說明了權威感的重要。
專業形象能自然而然塑造出權威感,美國電視新聞、評論大多以男性為主導,正是因為權威感。美國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在遇到重大事件時,會認為男性主播的報導更能夠給人權威感和信任感,所以比較願意看男性主播的報導。反觀女性主播在報導911世貿大廈事件時,容易情緒激動、大聲驚呼,難以讓人信服。1983年,美國3大主播之一的彼得.詹寧斯(Peter Charles Archibald Ewart Jennings)出任了ABC晚間新聞的主播,一做就是22年。美國很多電視觀眾喜歡ABC的晚間新聞,因為詹寧斯的報導風格很有特色,詹寧斯不僅形象端莊,而且嗓音清晰、渾厚、流利,更重要的是,他具有調動新聞素材、穿插評論的綜合能力。尤其是遇到美國總統大選或突發事件時,詹寧斯的報導風格裡,具有全球新聞的知識視野和臨場評論的組織能力,更能表現出權威感。
語言風格(Language Style)
張德明的《語言風格學》對語言風格的定義為:「風格,指風貌、格調,是各種特點的綜合表現。語言風格,指語言體系本身的特點和語言運用中各種特點的綜合表現。」目前各家對「語言風格」的看法並不一致,但都是由語言學的角度來為風格下定義,所以都離不開語言要素和修辭手段。在各家說法中,有些人認為是在語言運用中有意識地違反標準常規;有些人則認為是用來表達手段的體系,這種觀點在國外特別流行,以俄國的葉非莫夫(Yefimov)、維諾格拉多夫(Vinogradov)等人為代表。葉非莫夫認為風格就是作家慣用的表達手法,是全民性、不分階級的。
善於運用語言風格,不但能建立特色,也能成功提升影響力。舉例來說,蔡康永的語言風格既犀利又詼諧,戲而不謔;雖是文人,卻不用艱深的字句;營造緊張氣氛,卻不讓人情緒緊繃。蔡康永輕鬆幽默的語言風格,能使人卸下心防,侃侃而談,以自然、不做作的態度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音韻和詞彙都是語言風格學的研究重點,高亢、急促的音調容易使人緊張,產生壓力,蔡康永在談話時都保持溫和的語調,讓聽眾不會有壓迫感,也能順利讓來賓配合訪問。馬克.吐溫(Mark Twain)是美國文學史上重要的先驅之一,也是幽默文學作家,一生歷盡滄桑,過著喜悅與哀傷的戲劇性生涯。因為生活體驗豐富,讓馬克.吐溫能夠洞察人性,又擅長使用生動的方言、詞彙,使作品在結構、風格都能獨樹一幟,才能創作出「湯姆歷險記」、「頑童流浪記」等短篇小說。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
美國總統吉米.卡特(James Earl Carter, Jr.),曾在回憶錄中描述一個關於肢體語言的故事。在限武談判中,蘇聯領袖布里茲涅夫(rezhnev, Leonid Ilich)把手放在卡特的肩上,用流利的英語說:「吉米,如果我們不成功,上帝將不會寬恕我們。」此舉讓卡特大吃一驚。數年後,在電視中接受訪問時,卡特把布里茲涅夫形容成「酷愛和平的人」,在講述這個故事時,卡特還舉起手來觸摸自己的肩膀說:「我現在好像還感覺到他的手在我的肩膀上。」適當的肢體語言是有聲語言的補充和輔助,可以增加渲染力,並且強化溝通效果。這並不表示需要揮舞雙手,只要表現自然,愈細微的手勢愈有說服力,讓個人形象更有魅力。
非語言交流對說話很有效率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對說同樣母語的人也有很大效果。藉由使用手勢、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可以解釋或強調要表達的意思,也能透過肢體語言了解別人內心的想法。美國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Anthony Robbins)的弟子陳安之說:「乏味的語言像瞌睡蟲,令人昏昏欲睡。因此在說話時嘗試運用動作,枯燥的語言就會動起來。」許多渴望成功的人都接受過陳安之的訓練,認為他演講的最大特色就是善用肢體語言。陳安之意識到肢體語言的巨大魅力,於是苦練肢體語言,用不同動作配合不同演講內容。陳安之更進一步將聽眾分為3種:聽覺型、視覺型和觸覺型,然後針對不同類型的聽眾運用不同的肢體語言,進而達到最佳的演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