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取捨,做愈少愈有效
面對每天忙不完的工作、回不完的電子郵件、消化不了的資訊、接不停的電話,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超載的負荷量呢?關鍵就在於有所取捨,排除多餘的雜務,專注最要緊的事。
我們生活在一個公認「多比較好」的世界。我們追逐更多的金錢、更大的房子和車子、更多的衣服和家具。我們追求更高的生產力。
然而,一天時間有限,我們的生產有限,無法再做更多。許多人將這些限制看成問題,有些人則視為挑戰:每天要如何擠出更多時間?如果能夠更有效率安排時間,是否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更多的事?
事實上,做了更多事並不意味你做了有意義的事,你很可能做了一大堆不重要的事,同時又弄得自己工作過度、壓力過大。
高效專家李奧.巴伯塔以自己親身經驗告訴我們:少做一點比較好,簡化事物,專心去做生活中最有生產力的事才更重要。而少做一點比較好的真正關鍵和驅動力在於創造,以及在生活中養成更多有生產力的新習慣。
簡化的原則可以分為 2 步驟:
設定限制,投入所有的資源,你最後一定能做得比較少,做得比較明智,並且專注在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