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matic response&Reflect──自然反應&反射動作
自然反應(automatic response)與反射動作(reflect)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接收刺激後傳遞訊息有無經過大腦,而做出反應行為。
自然反應,是一種可以經由後天影響,甚至透過學習或反覆操作而成的潛意識反應。例如,考試作答就是一種自然反應,透過平日的參讀或做題訓練,可以在看到題目的第一時間,就做出大腦思考的解題動作。
反射動作,則是一種不經由大腦所產生的生理機制反應,如敲擊膝蓋的「膝反射」實驗即是一例,亦即使用反射鎚敲擊肌腱,利用肌腱伸張,刺激感覺神經纖維,沿感覺神經進入脊髓,經由單突觸反射激發脊髓內的前角運動神經元細胞,再沿運動神經刺激肌腱造成收縮。
Self-concept──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行為、能力或價值觀的感覺、態度及評價。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羅吉斯(Carl Rogers)認為,在個人思想和經驗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對「我」的看法,即自我概念,會影響個人如何去認知周遭的世界,進而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自我概念的涵義較自尊(self-esteem)廣,它包含個體看自己的各種角度,涉及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對自身所有的標示與描述,例如認為自己是誠實的、溫暖的、具魅力的、過胖的等等。
Zero-based thinking──零基思考
零基預算源自1978年,卡特政府為了防止浪費公帑,而提倡零基預算(zero-based budgeting)。零基預算,最初是由德州儀器公司開發,目的在要求管理者重新設定年度的預算申請。也就是在訂定新年度預算時,因目前的環境與以往可能已經大不相同,而不考慮上年度的預算數字,完全依新年度的需求重新計畫與分配。
零基思考,承襲零基預算不受其他基礎影響的原意,在思考上不受之前的語句、事件等影響,或不受太多的制約,而影響到思考的本質或原本的狀態、情況等。就如登山時要爬到高點,認清來路或捷徑,而不致在叢林中兀自披荊斬棘,或被誤導方向,走不出山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