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門關鍵字:  目標    策略  管理  創意
單期簡介
必然
12個決定未來30年的科技趨勢
12個已經出現的科技潮流,將在未來30年決定全球的經濟樣貌,這些潮流都是「必然」的,因為過去幾十年它們已在發揮作用,如今又獲動能,未來30年它們的影響力只會繼續增強擴大。
2018-01-10 /  13381  20
輕鬆聽大師
媒體創意人 俞國定導讀
收藏本期

12個決定未來30年的科技趨勢

12個已經出現的科技潮流, 將在未來30年決定全球的經濟樣貌, 這些潮流都是「必然」的, 因為過去幾十年它們已在發揮作用, 如今又獲動能,未來30年 它們的影響力只會繼續增強擴大。

將近30年來,《連線》(Wired)雜誌共同創辦人凱文.凱利(Kevin Kelly)一直在觀察及記錄科技的變化,並且以其獨到的眼光解讀其中深遠的意義,預先揭示未來可能的發展。

這位被圈內人暱稱KK的科技教父,不僅在電腦尚未普及的80年代便預見了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他還召集了第一次電腦駭客大會、協助成立了最早期的線上社群網站The WELL,並且預言Web2.0、臉書及維基等社群網站的出現,他的著作《失控》更成為電影《駭客任務》的靈感來源。

一位科技思想家的養成

KK不只是科技觀察家,更是科技思想家,他能看見技術背後,改變社會的巨大潛能。他曾表示他是靠大量閱讀掌握趨勢,而且他閱讀的來源不僅限於各類文獻和媒體,更重要的是人類的行為。他在19歲時從羅德島大學輟學,以自由攝影師的身分來到亞洲。花了10年時間,足跡從伊朗橫跨到日本,包括緬甸、泰國、台灣等等,而且往往在一個地方一待就是大半年,最終帶回3萬6000張照片和各地不同的經歷;回到美國後他又花了3個月的時間,騎單車跋涉8000公里,以更深入的方式再次認識自己成長的土地。

因為這樣的旅程,他親眼目睹科技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同時也體悟到人與人、社會與社會、經濟體和經濟體之間的連結,可以創造多大的價值。這些經歷豐厚了他的見解,也成為他後來推動網路革命、成立《連線》雜誌背後的動機與信念。

儘管我們知道科技的發展必然發生,但不必然都是正面的影響,但是KK無疑是抱持正面態度的解讀者。KK認為科技是和自然一樣偉大的力量,他不諱言自己的樂觀主義源自亞洲之行,因為他在那裡看見整個亞洲大陸藉由科技之力從落後的開發中國家升級轉變成為已開發國家,甚至更先進富裕的國家。這讓他相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在本書中,KK便是以這樣的態度提供了一個樂觀的未來藍圖,展示未來30年將在我們生活中發生的改變——從居家虛擬實境到按需要生產的經濟,到所有我們製造的一切都將嵌入人工智慧——而造成這些改變的驅動力則來自12個科技趨勢,相互作用及相互依存的結果。

這12個科技趨勢將徹底革新我們購物、工作、學習及溝通的方式。KK認為透過了解及接納這些改變,將使我們更容易保持在快速變化的浪頭上,並且以最有利的方式,處理我們日常生活和科技之間的關係。

以人工智慧為例,KK認為未來我們將在網路、雲端上傳送人工智慧,如同過去我們曾經將所有物品電力化,未來我們也將把所有一切智能化。未來一輛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不僅擁有250匹馬力,還會擁有250種腦力。





凱文.凱利在2016年6月TED高峰會發表演說:「人工智慧將如何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 (圖片擷取自網路:goo.gl/T6DWVE)

KK和其他未來學家一樣,為了得到完美的遠見,以「驅動力」(forces)作為架構。但他不像一般未來學家列舉某項科技或某個全球趨勢,而是從更基本的層面擷取元素。這些驅動力的名稱就好像來自瑜珈教室的小冊子,充滿畫面。

12個必然發生的科技趨勢

決定未來30年的12個科技潮流分別是:

1 形成(Becoming)——未來的科技生活將是一連串永無止境的升級,網路世界如此,實體產品也將逐漸形成持續升級的服務和訂閱型產品。

2 認知(Cognifying)——所有一切在使用雲端提供的人工智慧後都將變得更聰明。人工智慧的真正普及顯然將從機器人開始,這種機器人起初會跟你一起工作,學習要做的事,然後接手你的所有例行工作。你只需要追蹤作業機器人的工作狀況即可,這樣就有多餘心力從事更具創造性,以及增加更多價值的事物。

3 流動(Flowing)——創作者過去是靠著掌控發布來賺錢,網際網路的出現,意味著人們現在能夠輕鬆複製數位內容,而且基本上不必花費任何費用。在這種環境下,消費者購買的不是一件數位產品,而是購買它的產出形式。人們願意掏錢購買的8種產出形式如下:
1) 立即性──在發布的第一時間。
2) 個人化──迎合個人喜好。
3) 解說性──協助了解使用方法。
4) 可靠性──購自可靠管道。
5) 使用性──方便管理。
6) 實體化──實體形式作品。
7) 贊助型──可以金錢直接資助創作者。
8) 能見度──透過推薦引擎為人所知的作品。

內容數位化之後,變得有如液體,可以隨意縮放和連結。現在重要的不是複製的數量,而是內容可被其他媒體連結、運用、註釋、標記和活化的方式,或換句話說,現今最重要的是內容如何流動與串流。

4 屏讀(Screening)——未來30年,螢幕將主宰人類社會,屆時勢必徹底改變資訊的消費方式。簡單來說,閱讀書本強化我們的分析能力,鼓勵我們深入觀察。螢幕則能引發更有實用性的想像,激發我們去採取行動:探究某個專有名詞、向螢幕上的「朋友」徵詢意見、尋覓不同觀點、進行互動或發表推文,而不只是陷入沉思。

5 取用(Accessing)——未來30年會有愈來愈多市場邁向去中心化、去物質化、平台化、雲端化,而且完全依個別需求而定。這些趨勢必然發生,因為通訊和運算成本持續下探。依此發展下去的結果,未來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會是取用凌駕擁有。

6 共享(Sharing)——共享經濟正在數位時代蓬勃發展。現在每天在社群網站上發表的相片和影片數量多達18億筆。借助現今技術,群眾動員和群眾集資的計畫在未來幾十年,將是強而有力的成長引擎。

7 過濾(Filtering)——從眾多的選擇中找到你想要的東西,將是日益重要的課題。未來30年,高度個人化技術將會追蹤你過去的體驗、知道你喜歡什麼、你的朋友說了什麼,然後到網路上搜尋新鮮事物,篩選出投你所好的品項清單。

8 重新混合(Remixing)——許多新技術其實是來自現有技術的重新混合,數位成長在某個時期就是創新者利用重新混合的事物,形成不斷擴增的世界,創造亮眼的成長。YouTube網站上的影片每月有超過120億瀏覽次數,而絕大多數影片都是重新混合不同來源的片段製作而成。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攝影、3D模型、音樂、書籍等等領域。不過,這也引發各種所有權和著作權相關的道德及法律問題,有待未來解決。

9 互動(Interacting)——虛擬實境在遊戲和娛樂方面顯而易見的用途勢必迅速成長,不過除此之外,虛擬實境也能讓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和人互動。或者,我們會用它來體驗一般人類無法輕易嘗試的活動,像是探查胃部裡面、彗星表面;或是以少許金錢換取價值昂貴的體驗,例如飛越喜馬拉雅山。

10 追蹤(Tracking)——不斷縮小的電腦晶片、愈做愈好的電池,再加上幾乎無遠弗屆的雲端連結,三者結合在一起,使得追蹤人們行為比以往更容易,而且可以說是永無休止。如此一來勢必產生令人極度不安的隱私權問題,並且仍待解決;但無所不在的追蹤已是無可避免。唯一的解決辦法是公開承認這件事在未來必然發生,並且參與討論,一起解決這個事實帶來的道德難題。

11 提問(Questioning)——人類的問題永遠回答不完。30年前,沒人會相信光靠免費回答問題,能夠成就一家市值820億美元的企業。如今Google穩居線上搜尋龍頭地位,每秒回應60萬次搜尋。儘管如此,提供最佳答案的改良工程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接下來的30年,隨著人工智慧的加入,搜尋引擎提供的答案品質和效用將會出現長足進步。

12 開始(Beginning)——就是此時,這個星球上所有居民有史以來第一次相互連結成一個極其巨大的整體,而且將會變得更加巨大。未來30年這個巨大的整體將朝著最近30年發展的方向繼續挺進:也就是更多的形成、認知、流動、屏讀、取用、共享、過濾、重新混合、互動、追蹤和提問。

最後,KK特別強調所有這一切才剛開始。我們正處在網際網路發生的第一個小時,也是所有事物到來的第一個小時裡。20年後最受人們喜愛的人工智慧產品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也就是說,你還為時未晚。


官網獨家
【填問卷♦︎送好禮】大師輕鬆讀邀請參與線上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