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門關鍵字:    創意    管理  
單期簡介
企業必冒的聰明風險
解決企業發展停滯不前的5 個關鍵行動
在今日市場中,安於現狀已非選擇!若企業一直滯留於安全區內,就會失去競爭力。要想永續經營、成長茁壯,最好的方式是定期冒些「聰明的風險」。冒聰明風險必須膽大心細,充分準備,創新學習。懂得以聰明的方式冒險,才能營造無限的商機!
參見原書網址
2013-03-06 /  8704  1
輕鬆聽大師
媒體創意人 俞國定導讀
收藏本期

聰明風險打造革新成長契機

面對快速無常的環境,要追求成長,勢必面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若能適度管理風險,就有機會降低危險,並且帶來豐碩成果,這正是聰明風險區的中心理念,也是企業革新成長的契機。

專家簡介

彭啟峰
緯創資通數位消費型產品事業群資深技術經理
曾任職於華碩電腦、佳必琪以及立碁電子,過去皆從事研發相關之工作,對於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都有著莫名的喜好。現今致力於 3C產業未來新方向之研究與開發。緯創資通為國內前三大 ODM廠,近年致力於技術服務等新模式之改革,期許能在代工業之外,走出不同的道路。

焦點議題 1 成長過程必定帶來風險

焦點議題 2 風險無可避免,卻能加以管理

焦點議題 3 管理風險,使之成為成長助力

憂患適足以興國,逸豫適足以亡身,或許是老掉牙的論調,然而以之印證今日的企業經營,卻仍舊是金玉良言。彼得.杜拉克在《 21世紀的管理挑戰》便提到:「在一個結構快速變遷的時期,唯一能存活的只有能夠領導變革的人。」而羅勃特.赫柏德(Robert J. Herbold)在《成功的毒蘋果》中提到 9種讓企業致命的陷阱中,有 5種:疏忽、傲慢、乏味、自大和了無生氣,都和企業固步自封的心態有關。所以任何一個想要追求成長的個人、組織、企業,甚至是政府與國家,都不該停下腳步。

解讀 1 成長過程必定帶來風險

這世界沒有保證獲利的絕對公式,也沒有躺著就能賺錢的必勝招數,面對快速無常的環境,要追求成長,勢必面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公司的規模和寡占產業,不必然讓人勝券在握,吉姆.柯林斯在《為什麼 A+巨人也會倒下》裡,不但有著眾多財富 500 大企業一夕崩盤的案例,更表示「輕忽風險、罔顧危險」是導致企業危殆的表現。

聰明風險區存在的目的,是避免組織成員想太多而一事無成,所以在危險和舒適區中,創造出一個風險有限、可受管理的環境,建立成長所需的條件。重點在於有限度的冒險。提摩西.費里斯( Timothy Ferriss)說過:「人生最大的風險不在於失敗,而是過著舒適卻平庸的生活。」因為怕失敗,不敢採取較為激進的行動,規避風險所帶來的挑戰,恰恰成為最大的風險。所以採取行動,跨出舒適區,才能帶來成長契機。

解讀 2 風險無可避免,卻能加以管理

若能適度管理風險,就有機會降低危險,並且帶來豐碩成果,這正是聰明風險區的中心理念。那麼聰明風險區要如何構建?第一要務就是找出值得奮鬥的目標,在尋找目標時,可能源自於天命所定,也可能是環境的挑戰所激發出的熱情,但更多時候,是需要去挖掘發現的。設定聰明風險區的一個更好方式,是從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找起。

確定了方向,接下來就是要思考,從現在開始,要達成的未來會是什麼。本書建議了 3件應該要做的事:第一、以顧客的眼睛看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組織成員經常去和顧客打交道。第二、要停止、思考、討論,再做決定。不必急於一時,在慌亂中所做的決定和賭博沒有兩樣。第三,要預測失敗點。選擇好了點子,一個重要的動作是要預測在什麼地方、時間和競爭對手的動作上,會可能造成失敗,如此便能安排適當的資源,降低失敗的風險。

解讀 3 管理風險,使之成為成長助力

值得奮鬥的目標,和從現在思考未來,都是著眼於布局和規畫,把聰明風險區給找出來,並且定義出風險所在的位置,有助於後續的處理和管控。接下來就是做聰明風險管理時,要採用的實際步驟。

首先就是速度。不只要迅速行動,也要快速學習。無需在起始時投入大量資源,計畫愈龐大,牽涉範圍愈廣,影響單位愈多,風險就愈高,失控的可能性也愈高。所以要迅速行動、早早失敗,快速學習。記得,完美的企畫是不存在的,真正的作為,是合乎邏輯且合適的步驟,只要能預先控制改革的風險,就能減少傷害。史蒂夫.賈伯斯也是在累積了 NeXT 和 Lisa 的失敗後,才真正找到蘋果的未來。

面對變化無常的環境,組織成員間,若不能即時坦誠地溝通訊息,不只在面對重大危機時,不能齊心協力,就算是小小的議題,在溝通不良的情況下,都會如滾雪球般釀成大禍。沃爾瑪( Walmart)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它的資訊系統,沃爾瑪清楚它的成功之道就是門市銷售的資料,並讓所有員工了解這些資料代表的訊息,因此沃爾瑪的銷售物流幾乎是暢通無阻,也為沃爾瑪帶來了極高的周轉效率,這就是清楚溝通的威力。

許多改革和創新,最終之所以無疾而終,往往源自於公司的文化中缺乏鼓勵變革、包容失敗的文化。這個文化的建立,關鍵在於主事者是否能做到以下 3 件事:首先是定義聰明風險的標準,不管是實質的金錢或無形的資源,領導人都必須用明確的態度來定義。接著要鼓勵、並親自示範何為聰明風險。最後,聰明的成功和聰明的失敗,都必須被獎勵和鼓舞,這樣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裡,把冒聰明風險的文化深植於每個員工的心中。

實戰錦囊

3M 在膠帶的領域,可以說是獨步全球。但 3M 的 15% 法則和容錯文化,才是 3M 能持續不斷創新的根本。 3M 允許公司裡的同仁,即便在主管不同意的情況下,也能用 1 5 %的工作時間,從事自己有興趣的領域。 3M著名的透明膠帶便是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創意。理查.卓(Richard Drew)在發明了 Scotch 膠帶之後並不滿意,在未經主管同意下,持續嘗試不同材料的膠帶基材,公司當時的總裁威廉.麥克耐特( William L. McKnight)發現了他在工作之餘進行此項產品開發,並未做出制止動作,因此造就了另一項 3M的明星產品。而麥克耐特在內部的文件上也清楚地表達:「如果稍微犯了一點錯誤,管理者就予以嚴厲的批評,那將會扼殺了同仁們提出開創性建議的意願。」

華碩電腦在 2008 年底,推出了以 EEEPC 為名的小筆電,一時之間蔚為風潮,並且開創出新的市場區隔,讓華碩晉昇為國際間前六大 PC 品牌。華碩在規畫之初,就認定一件事:傳統的筆記型電腦號稱可攜卻仍舊笨重,效能遠超出使用者的需求,且價格偏高不夠親民。所以如果能把筆記型電腦在規格上做適度刪減,但又不減其便利性及上網功能,再用夠低的價格,就有機會打下江山。

在找到這個值得一戰的目標後,華碩當時設定一款以 7 吋螢幕,具備標準鍵盤,重量低於 1 公斤的筆電,作為未來的初代產品,並以 200 美元作為價格目標,開始打造這項產品。第一代原型機在短短 2 個月內便送到了董事長手上,並在 2008 年 4 月和英特爾共同展示宣傳此一概念。接下來的 6 個月,在原型機打造完成後,華碩立即組成了專案團隊,調集了各部門的菁英集中管理,保持團隊溝通無礙,而研發部門的最高主管親自坐鎮指揮,配合的廠商也直接參與研發。經過修正和改良,同年 10 月開始正式量產此一產品,立即成為當年度最佳年度禮品,大放異彩。

林三益筆廠則是另一例子。過去大家聽到林三益,心中浮現的是「筆墨專家」,然而現在年輕的一代,聽到這名字卻代表著「彩妝毛刷」的第一品牌。這中間的轉折也是「聰明風險」的絕佳例子。林三益原來是毛筆製作的專家,卻在新一代繼承者手上轉化出新生命。年輕的第四代傳人先從百貨專櫃的美妝師著手,向這些使用毛刷的專家學習,並投入資源製作初期產品。在不斷快速改良、失敗、學習的發展循環下,終於利用自家對於筆毛的認識,開發出有如精品般的彩妝毛刷。這也是一種「聰明風險」的體現:經營者找出了值得一戰的目標,並且以小規模快速的實驗和學習,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並且在內部形成共識。最終形成新的產品,打造出令人驚豔的美麗代名詞。莫說只有高科技業才有所謂透過「聰明風險」形成創新產品的機會,就算是傳統產業,只要能掌握「聰明風險」原則,依舊可以再現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