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門關鍵字:  管理    創意    
單期簡介
一天學會計畫書
挹注你20年功力,寫企畫、做簡報,無往不利!
參見原書網址
2006-03-30 /  6634  3
收藏本期

事業計畫書的時光面貌

簡介

王莉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歷任職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公關部副總經理,目前服務於國內投資銀行代表業者台灣工銀,督導公共事務部兼對外發言人,職銜資深副總經理,透過工銀基金會的贊助創始台灣工銀創業大賽,第 1 屆至今熱力未減。

無庸置疑,台灣是創業天堂。目前在檯面上的知名業界人士,多數都有一頁辛苦創業史,而保守估算高達 90 萬家的台灣中小企業,無論匍伏前進或大步向前,都是在創業的路上,尋求未來的美景。

台灣的社會發展有多久,創業的故事紀錄就有多久。然而現在和過去的創業思惟、創業方法、創業模式,甚至創業期待,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期《大師輕鬆讀》原著作者所強調的「事業計畫書」,在 40、50 年前的台灣社會,並沒有人會視為創業的基本要點。記得有一位朋友的父母,也是白手起家、創業有成,老人家和我們晚輩聊天時,最常用的起頭故事是,「當年,我們就帶著 2 雙筷子、2 片碗離開家,就這樣開始做起小生意……。」這是典型的 40 年代創業,台灣光復之後的社會資源重分配,等於是「機會」的釋出,提供創業者絕佳的環境。

獵取機會的重要性,在民國 60 年代之前,都是國人創業的最大重心。物換星移之下,經濟發展把創業活動帶著改變,80 年代以來的竹科創業模式,凸顯「機會」之外的其他條件,如團隊、技術,扮演起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已推動 7 年的「台灣工業銀行 WeWin 創業大賽」,算一算開始自第一波網路世代期間,由於網路的虛擬,要想像出營業、績效有其困難之處,事業計畫書的擬訂開始受到重視。本期原著作者在著作上的相關想法,若是出版在 10 年之前,且國內出版社亦著手中文版,相信能吸引到不少的讀書迷。如今,全世界的科技、管理已是另一番局面,第 2 波網路潮也在 Google.com 的帶動下儼然成形,這些前後世代的極大差異,對於創業人士、有意投入創業者,甚至下一世代的年輕人,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個人觀察台灣工銀創業大賽的推動歷程,加以比較前後改變的情況,忠實記錄了台灣社會的進步。

WeWin 讓年輕人種下希望的種子

由台灣工業銀行於民國 89 年間捐助 3,000 萬元基金,成立財團法人台灣工業銀行教育基金會,以「學習、創新、科技」為服務理念,結合政王莉府力量與民間資源,積極推動各項產學合作計畫、科技研討會及管理講習會等,期望藉由這些活動,塑造青年人新觀念、新視野,進而為國家培養新生代企業家及科技人才。是年,參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50k 」創業活動,發起舉辦屬於本土的「台灣工業銀行 WeWin 創業大賽」,創業類別涵蓋精密機械、通訊、資訊、軟體、網路、數位內容、光電、生化、環保,以及民生 10 大產業,鼓勵青年學子勇於創新、創業。

「WeWin」是代表發揮團隊力量與眾志成城的精神;其中 w 和 e 代表 Win by Entrepreneurship(創業家獲勝)的意思,win3 個字母 w、i、n 代表 Work with Innovation & Networking,強調創新與科技的重要性,在以創業為核心的競賽過程中,藉由應用與再造的科技新知,發揮集體創意與團隊合作的力量,以爭取勝利、成功。

為鼓勵年輕學子參賽,基金會提供高額獎金,前三名團隊除可分別獲頒 50 萬、30 萬、20 萬元獎金之外,自頒獎日起兩年之內,根據參賽創業計畫設立公司,還可以額外獲得 100 萬元創業基金的挹注。6 年多來,基金會綿密地安排每年的活動,初期我們會先到各大專院校與學生座談,說明競賽的規則,主要是鼓勵年輕人勇於挑戰。近來 2、3 年,我們也邀請真正投入創業的競賽團隊,一起在創業菁英校園巡迴講座面上,與年輕學子分享參賽經驗及收穫。

參賽年輕人報名、交件之後,我們主辦單位的重責才要上場。在完成收件後,評審委員會展開嚴謹的 3 階段評審,檢視與確定新創事業營運計畫書的創新性與可行性,第 1 階段篩選出 30 隊,第 2 階段評審再從中選出 10 隊入圍決賽。這些晉級決賽的隊伍必須參加主辦單位安排的創業研習營,協助大家把創業競賽的各項必須項目,準備得更加完善,1 個月後才進行決賽評審,以及最令人興奮的頒獎典禮。

「WeWin 創業大賽」是一個創業體驗與產學交流的平台,比賽開辦至今 6 年多來,已成功催生 10 家新創公司,最近成立的一家公司還是來自技職體系的學生。這群以龍華科技大學電機系學生王威詔帶領的奕成實業團隊,頂著第 6 屆新銳獎的殊榮,2 個月內就「玩真的」,把公司成立、正式推起業務,出現令人亮眼的創業佳作。

創業奧林匹克競賽

在甫結束報名的第 7 屆活動,共計吸引了 96 件參賽的創業計畫書,依競賽類別分析,今年以技術應用及服務導向為主的「民生」類別奪冠,共有 26 件參賽;排名第 2 的「資訊」類別參賽件數則有 18 件,而排名第 3 的則是「生化」類別,共有 12 件參賽。其餘類別的參賽件數則分別為「精密機械」10 件、「數位內容」8 件、「光電」及「軟體」類組各 6 件、「通訊」4 件、「網路」及「環保」各 3 件。

參與競賽的產業呈現多樣化,這應該是源自於台灣經濟的多樣化。就時代大環境來看,2000 年的網路狂潮時期,幾乎 80% 的團隊都提出網路達康(dot.com)事業計畫書。隨著網路泡沬化的破滅,網路相關的營運計畫自 2002 年之後大量減少;2003 年間,台灣跟著全球熱炒生物科技,生技相關躍為創業計畫的主角,次年的優勝團隊就是生技類。年輕人,果真很能反應社會現實,這也配合了產業科技人才的養成發展。

「台灣工銀 WeWin 創業大賽」催生的 10 家新創公司,資本額由 500 萬元到 5 億元不等,這些新創公司的營運正逐步開花結果。這兩年來,主辦的台灣工銀董事長駱錦明年年頒發 100 萬元創業基金給學生團隊,他很高興有這樣的管道,可以鼓勵年輕人發揮「奧運摘金」的奮鬥精神,勇敢追求自己的創業夢。

曾有人說,創業是會上癮的,因為唯有扎實地走過每一步,到手的成功果實才會甜美。台灣工銀這 6 年多來,就有出現二度創業的團隊。第 3 屆第 3 名隊伍──崑山科技大學學生團隊,以資本額 600 萬元成立「達奈美克」公司,開發數位印刷技術及設備,提供輸出服務的整合解決方案。「達奈美克」執行長江宏偉,就讀於崑山科技大學機械所時與該校同學組隊參賽,曾贏得第 2 屆 WeWin 創業大賽第 2 名,並於 90 年 9 月創立崑明國際醫療器材公司,江宏偉再度參賽,又榮獲第 3 屆的第 3 名。江宏偉目前就讀於長庚大學機械所博士班,國中時曾是「放牛班」的學生,卻因緣際會一頭栽進機械領域,從放牛班到研究生,再從研究生到創業家,靠著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事業計畫書漸專業化

每年都有上百隊的學生團隊報名,雖然我不在審核事業計畫書的委員之林,經過我手的計畫書不下 500 件。第 1 屆時有團隊只提出 1 頁、也有 3 頁的,大部分都不符合管理學的基本要求,不是漏了預估財報,就是沒有行銷計畫。現在呢?交件之前的校園巡迴講座中,會向學生講解事業計畫書的撰寫原則,各校內部陸續看到創業課程或研究單位的先行指導,這也能發揮前置的、跨領域整合作用,交件到主辦單位手上時,可以看出來學生們的進步,當然也不乏看到教授們的指導與技術提供。

這不是容易的事。奕成實業團隊的王威詔,技術方面得過大大小小的殊榮,在研擬事業計畫書的過程,卻吃足了苦頭。他很公開地說,最不順利的是編寫財報,整個團隊成員都沒有經驗,最後是透過老師的協助,找到熱心企業家親臨指導,曾在兩週內每天花上十幾小時密集研究財報,終於弄懂了。這樣的經驗,在真實社會是沒辦法重來的,也沒有實驗室可以測試,一旦創業的策略與選擇錯了,就是會錯到公司倒了閉。

作者所謂「事業計畫書並非營運手冊」,在 WeWin 競賽中已經沒有疑慮。有些計畫書的內容不會太過仔細地交代每件事的每個細節,反而能把尖端高科技、使用者人機介面,以及財務報表,在均衡地表達之餘,還具有獨特的優勢。台灣的當代年輕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從競賽中告訴周圍的人,以精益求精、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