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取與共享的網路時代
Uber名下沒有任何車輛。Facebook不製造任何內容。阿里巴巴本身沒有半點存貨。Airbnb名下沒有任何不動產。有趣的變化正在網路形成與發生。
時至今日,在需要的時候取得需要的東西,遠優於實際擁有,因而開拓出全新的經濟領域。目前有5個影響深遠而且持續擴大的科技潮流,將會加速所有權制走向沒落的長期趨勢,這些潮流分別如下:
1 去物質化──各種產品使用的物料都有愈來愈少的趨勢,數位產品逐漸從實體形式,轉變成透過網路提供的服務,訂閱也正在取代產品。
2 隨需即用──現在許多公司都從產品轉向服務。類似Uber的服務現在如雨後春筍般,遍及花店、洗衣、除草、技術支援等等領域。這些服務的共同點,都是將閒置資產提供給即時需要的顧客。
3 去中心化──價格低廉而且無孔不入的通訊技術,意味著世界正逐漸從中心化組織走向較為扁平的網路世界。一旦去中心化,幾乎所有東西都會變得更便宜、更好用。商品去中心化,你可享盡商品帶來的所有好處,而無需承受擁有商品的負擔。
4 平台綜效──亦即一家公司建好基礎,再讓其他公司及用戶在其上打造產品和服務。良好的多邊平台可以孕育健全的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得藉此創造、銷售及交付。去物質化、去中心化和通訊技術都在引領更多平台產生。平台是催生服務的工廠,而服務總是偏好取用勝於擁有。
5 雲端──雲端將數百萬台電腦無縫交織在一起,使其就像單一大型電腦般運作。現今大家在網際網路上做的事,大致就如雲端運算,而未來30年這股趨勢仍將延續下去。雲端可以提供高速運算馬力,但穩定性卻十分驚人,成本亦極度低廉,未來勢必繼續成長擴大。
未來30年會有愈來愈多市場邁向去中心化、去物質化、平台化、雲端化,而且完全依個別需求而定。這些趨勢必然發生,因為通訊和運算成本持續下探。依此發展下去的結果,取用終將取代擁有。
有了更好的工具,集體協作將成為常態。共享經濟正在數位時代蓬勃發展。共享源自以下4股基本力量:
1 人們開始在網路上發表內容,與任何有興趣的人分享。現在每天在Facebook、Flickr、Instagram和YouTube上發表的相片和影片數量多達18億。
2 個人開始一起合作達成遠大目標,因此人們會以分類、標籤和關鍵字來標記項目。Reddit和Twitter讓使用者推文或噓文,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合作。
3 有組織的協作專案開始出現,像是開放原始碼軟體和3D模型庫,現在由愛好者創作的3D模型已有數百萬個之多。
4 集體形式的技術共享,讓人人都獲益。YouTube的10億用戶每月主動製作的影片數量,比整個電視產業都要來得多;Wikipedia的內容是由13萬活躍用戶撰寫給其他2500多萬註冊用戶瀏覽。
要使共享經濟發揮最佳成效,你必須結合稍微由上而下的方向,以及數百萬志願者由下而上的貢獻。這將是個產消者的時代,群眾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借助現今技術,群眾動員和群眾集資的計畫才剛開始獲得動能,未來幾十年,它們將是強而有力的成長引擎。
關鍵字典
Prosumer一字結合producer和consumer而來,指參與產品製造的消費者。今天幾乎所有網路的使用者,都變成所謂的「產消者」──既使用也製造資訊或產品的人。
■ 他們可能組成志同道合的認同團體──合寫百科全書(維基百科),面對困難挑戰協力合作,或做各種其他事情。
■ 他們可能成為「專業業餘者」──做到專業水準的業餘者。歸功於網路提供的社交科技,降低了機會成本,讓有才能和知識者得以各種不同方式表達自我。
■ 他們可以透過群眾外包或群眾集資的方式賺錢──一些網路公司可以透過群眾完成他們的重要業務,並幫助他們針對市場做出明智決定。這些公司可以更加小巧及敏捷,因為只要有新的資訊進來,就要立即做決定。
重點是,產消者是一群對某樣東西具有足夠熱情的人,所以他們會真的捲起袖子親手實作。他們不想只是購買由製造商供應的普通產品。他們反而想要開發獨特且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而且願意分享給其他志同道合、會欣賞他們成就的人。
本文摘自:NO. 654 必然
The Inevitable: Understand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
by 凱文.凱利(Kevin Kelly)
中文版/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趨力(貓頭鷹,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