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門關鍵字:    管理    成功  創意
單期簡介
黏性行銷
14個簡單好用的腦袋黏著劑
如果你真的想促進影響、說服和銷售的能力,你必須理解人們買單主要是出自情感因素,而不是邏輯論證。能使你的聽眾渴望並記住你的提議,才可能動搖他們內心的決策。
2022-11-16 /  2721  6
輕鬆聽大師
俞國定導讀
收藏本期
目 錄 導 讀 中英書摘 延伸閱讀 友善列印 輕鬆抓重點

你在搞什麼行銷!

別再用保守的態度做行銷,試著轟出一記全壘打取代安打,用與眾不同的手法贏得注意並創造業績。做些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讓人們愛上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享受其中樂趣、用熱情追求新生意。

尋找致勝行銷方法

當其他人還在針對相同主題作變化時,新人提出不同作法造成異軍突起的機會就很大。要如何既威風又體面地達成這項法則,以下為關鍵要素:

1 具想像力──專心致志地填補市場空隙。站起來大聲宣告:「我們有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們專業優勢之所在。」然後找出足以支持這個宣示的方法,證明公司的加值能力。

2 承擔風險──別試圖躲避風險,應該要全副武裝去打仗。必須要有創業家的眼光,並為了在市場上贏得成功而不惜一戰,做好準備。

3 接受挑戰──嘗試某些傑出作為。承受的挑戰愈大,所作所為引起的注意力也就愈大。即使失敗,也能贏得創新和大膽的好名聲。

4 尋找致勝的新方法──換句話說,就是辨識出其他人認為不適當或不可能追求的機會。如果有足夠的決心,你會發現一個接一個移除這些障礙的方法。

開發理想的行銷鉤子

開發理想的行銷鉤子常常是一個過程,而非一次就能完成的事。切記以下幾點:

1 你不會一次就找到完美的鉤子──所以請準備好打破你以為的極限,創造和測試更多的點子和更多的變化。你要願意嘗試50個甚至100個失敗的點子,才能想出好點子。準備好把你的創造力發揮到極致。

2 開始習慣反覆琢磨你的點子──調整措辭、稍加改變、顛倒次序等等。

3 提醒自己,你不是要用鉤子來賣東西──你只是想吸引日後可能會買的人注意。一旦他們意識到你的存在並開始與你交談,生意自然就會上門。

4 不要忘記,你的鉤子是為你的受眾設計──不是為你自己。將焦點放在你的受眾會感興趣的地方。不要試圖取悅他們,而要訴諸他們的需求。

5 不要忘記,鉤子不一定需要文字──引人入勝的視覺內容和概念也可以是很棒的鉤子。

6 要知道,鉤子不同於品牌標語和獨特銷售主張──它們各有不同用途。以Nike為例,他們的品牌標語是「Just Do It」,他們的獨特銷售主張則是鞋子和其他運動配備。現在,Nike最強的鉤子往往是他們贊助的運動員。

7 同樣地,記住鉤子也不是品牌──好的鉤子藉由引起大眾注意來活化一個品牌。再以Nike為例,他們是引領運動時尚的品牌,這個事實沒有太大吸引力。Nike販售的獨家產品和他們贊助的名人才是吸引大眾注意的焦點。

8 稀缺性和排他性可以是鉤子的重要面向──因為成為私人會員俱樂部的一員,總會讓事物變得更令人嚮往。

永遠不夠好的行銷戰

經常可見行銷人員停止改良有利潤的銷售方案,因為他們覺得更動任何地方可能會「破壞」它,而導致它失效。這是錯誤的想法。即使目前的方法成功,你也必須繼續測試,努力使其更好。只要採取明智的做法,小幅度且持續漸進地改善,將可大幅提高銷售利潤。

換言之,「絕佳」的敵人就是「好」。如果你的做法有效,你仍應繼續進行測試。你應該測試以下所有項目:
• 標題
• 銷售方案
• 價格點
• 贈品
• 郵件主旨
• 行動呼籲
• 訂購按鈕上的文字
• 網站所有元素的色彩

注意不要一次測試多個變項,才能明確知道改變哪裡有效。你也應該利用目前可用的工具使測試自動化,而不是手動完成所有測試。

不要以為你現在的成效已經是最好的,而是要持續不斷地測試。即使業績提升的百分比很小,累積起來也能造成營收及利潤的大幅增長。不妨測試幾個簡單的元素,看看有何不同,永遠都有隱藏的利潤等著被發掘。

推薦書單



NO.45 你在搞什麼行銷!
Your Marketing Sucks
by 馬克.史帝文斯(Mark Stevens)



NO.752 即學即用寫出有感文案
Copywriting Secrets: How Everyone Can Use the Power of Words to Get More Clicks, Sales, and Profits … No Matter What You Sell or Who You Sell It To!
by 吉姆.愛德華(Jim Edwards)
中文版:從零開始學寫吸金文案(商周出版,2020)



NO.791 3秒上鉤
Hook Point: How to Stand Out in a 3-Second World
by 布蘭登.卡恩(Brendan Kane)
中文版:鉤引行銷(時報出版,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