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門關鍵字:    管理    創意  
單期簡介
破釜沉舟
不讓後路毁前程的決勝法門
破釜沉舟就是全力以赴追求你的夢想。我們都需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發現自己才能的極限,找到那些我們永遠無法觸及的界限,了解自己並欣賞我們讓夢想成真的力量。
2023-05-17 /  1694  2
輕鬆聽大師
俞國定導讀
收藏本期
目 錄 導 讀 中英書摘 延伸閱讀 友善列印 輕鬆抓重點

用意志力挑戰所有不可能

有動機行動還不足以讓人擁有意志力。你得全心全意希望讓某件好事發生,才會擁有意志力。也就是說,你得破釜沉舟,讓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達成目標。然後問題就只剩下該如何實現目標,而不是該做什麼。

動機和意志力大不同

單純只有動機時:
• 你會一直衡量自己的選項。
• 你會很努力地做一陣子,然後因為其他事而分心。
• 你對於自己要往哪裡走,只有模糊的概念。
• 出現障礙時,很容易放棄。
• 你很容易改變目標。

相較之下,當你擁有意志力時:
• 對於該目標的所有辯論都已終止。
• 你把這個意圖掛在心頭上。
• 隨時留意可以幫自己完成目標的資訊。
• 朝向目標採取行動時,你會感到興奮。
• 你保持專注,不會為了任何事分心。
• 你不會懷疑自己定的目標。
• 你有辦法清楚解釋何謂目標已經達成。
• 每克服一個難題,你的決心就更加堅定。
• 你時常想像自己如何達成目標。
• 你無視同儕或同事的不配合。
• 放棄任務是不可能的。
• 就算出現其他機會,你也不會心動。

一般來說,你必須走過4個階段才能駕馭意志力:

1 想好自己要做什麼──找出自己想達成的目標。理想上,這個目標應該要能讓你熱血沸騰。

2 無條件投入自己想做的事──做好一定會碰上挑戰的心理準備,下定決心,把所有的精力和專注力都放在設定好的目標。

3 堅守目標──杜絕一切會帶來干擾的東西,不再東想西想。

4 一開始就定好「退場機制」──如果能事先設想好這種可能性並預做準備,你將能夠在因為任何原因而不該再做下去的時候,把精力移轉到其他地方。

啟動另我

不論你目前是否發現,你其實是照著驅使你為什麼那樣思考與行動的說法在過日子。你很難改變那個人生故事,所以不必白費力氣。不過你得明白,你可以靠著意志力,踏進另我扮演的角色,換個不一樣而且更美好的故事。你可以利用自己選擇的另我,刻意在衝擊的時刻選擇要讓哪個自我跑出來。

另我最大的好處,在於另我完全存在於你創造出來的異想世界。你的另我可以是任何你還做不到,但未來想做到的人。你可以指定你的另我要如何思考、行動、感受與言行舉止。

在那個異想世界,你可以指定幾件事:
• 你的另我達成的夢幻結果。
• 達成那些夢幻結果帶來的滿足感。
• 你的另我為了達成更多那類理想結果將採取的行動。
• 你的另我相信與重視的事。
• 你的另我為了達成理想結果,準備好忍受哪些事。你甚至可以指定另我喜歡失敗,因為失敗是學習一切最好的方法。

重拾信心

在問題浮現之初,人都會很自然地懷疑,問題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足造成的,這種想法根本無濟於事。即使面臨極為艱難的挑戰,只要有決心,沒有什麼事做不到。

想要摒除雜念、重拾信心,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 靜下心來問自己:「最嚴重的後果可能會是什麼?」
• 要求自己,如果確實發生料想中最嚴重的情況,要能接受並且加以處理。抱持這樣的態度,才能不再焦慮,開始採取行動。
• 立即採取應變措施,補救料想中最嚴重的情況,或是完全防止事態擴大。
• 投注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盡全力在自己目前處理的狀況下,達成最理想的結果。

總而言之,要不再懷疑自己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針對自己的目標,採取果斷的行動。隨時提醒自己,不管遇到任何阻礙,真正的意義都是在幫助自己培養新技能,所以要趕快去學習各種事物。要抱持正確的心態,挑戰是必然的,只要肩負責任,就會面臨挑戰。接受這個事實,致力向前,不要退縮。

推薦書單



NO.213 壓力是成功的跳板
Crunch Point: The 21 Secrets to Succeeding When It Matters Most
by 布萊恩.崔西(Brian Tracy)



NO.609 好管理就靠意志力
A Bias for Action: How Effective Managers Harness Their Willpower, Achieve Results, and Stop Wasting Time
by 海克.布魯奇(Heike Bruch)、蘇曼特拉.戈夏爾(Sumantra Ghoshal)
中文版:主管別瞎忙(天下雜誌,2005)



NO.723 另我
The Alter Ego Effect: The Power of Secret Identities to Transform Your Life
by 陶德.賀曼(Todd Herman)
中文版:另我效應(采實文化,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