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熱門關鍵字:  管理    創意    
單期簡介
戰略小兵團,獲利大帝國
今日的企業需要更聰明的成長方式,以往側重重大投資案或購併的傳統作法已不時興。尋求未來成長的沃土,其實就在小型事業的自發行動與創意構想,因為小型事業這兩項能力既擁有企業的研發能力,又不受既有企業官僚作風的牽累。
2004-04-01 /  6048  0
收藏本期

台灣電子業的SEU與促成者

簡介

林家和
交通大學電子系畢業,為宏碁集團創業五虎將之一,在宏碁集團素有「林師傅」美譽,1996年出任宏碁集團旗下的揚智科技及國碁電子董事長,2000年交卸揚智董事長職位,今年四月因國碁電子為鴻海集團併購,從此退休,自製「企業葵花寶典-企業武功自修秘笈」光碟免費送人,化身「企業巫醫」隨處講學,並扮演隱形「創投天使人」(VC Angel)。

本書作者的專長和背景,全然是美式學院派的管理思惟,他看到美國大型企業發展到今天,因組織擴大而陷入成長困難,加上歷經這幾年大環境不佳的衝擊,企業界亟思有效的改變模式。或許以美商為首的跨國集團並不是不知道企業需要改變,也不是沒在找尋可供再造的模式,問題是出在,有更多的企業需要擺脫昔日的投資或併購模式,找出更聰明的成長方式。

先從核心擴張,再談成長策略

國際大企業現階段亟思建立一個獨立的新策略事業單位(SEU),與國際企業較為接近的台灣科技業事實上也在摸索適合的方法。鴻海集團推動多年的「鳳凰計畫」光通訊產業,從外表看並沒有大成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事實上並沒有真正放棄,只是改為低調進行,等待一鳴驚人的機會。在鴻海併購國碁電子之後,外界漸漸明瞭,郭台銘把鴻海光通訊團隊併入網通設備部門,今後該公司將不再直接出貨光通訊元件,而是要以in-house模式,將元件配裝於為客戶代工的設備內出貨。

產業新聞業分析,郭台銘此項動作符合近年來不斷鼓吹的CMMS模式,這在PC產業裡屢見不鮮。鴻海併購國碁電子之後,也引發PC業界到處找尋適合的網通廠商,有意依循鴻海/國電模式進行擴張,近來消息甚囂的廣達入股友訊,華碩也有動作,都是具體的案例。這是台灣科技業自我衍生的SEU模式。

本書作者認為,SEU的模式可以左右逢源,既能夠運用既有企業的基礎建設,又不偏離新興事業常見的創業心態與精神。整體而言,SEU的目的在製造新的企業成長。我近來在讀《Beyond the Core》(商智文化將於近期出版中譯本)一書,內文提到企業的成長應該從核心擴張,再談成長策略。作者Chris Zook建議業者,藉由鄰近周邊的要素,也就是從企業可以掌握的基礎尋求成長,成功的機率比較高。以下是我整理該本書中,以國碁電子的經驗向業者提議的核心擴張類別:

1. 新產品提供舊客戶、相關產品帶來新客戶

國碁電子的基礎技術是在LED背光技術,客戶群相當固定,在導入製造新產品筆記型電腦專用的數據機產品線,乃以原來的客戶群作為銷售對象,省掉敲門磚的進入困難。一旦國碁電子進入數據機領域,相關的技術屢次研發升級,隨著產業鏈發展而與通訊產品掛上,進而開發出ADSL(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CABLE MODEN等相關產品,國碁電子的新客戶因而出現,企業就隨之成長,有七成的業務來自該項領域。爾後,已經立足通訊業的國電,有機會走入無線通訊(wireless),而剛好筆記型電腦的技術需求又走回無線上網,我們早期的筆記型客戶群,就又回來成為國電銷售服務的對象。

2. 同樣產品進軍新市場

國電ADSL部門的長期客戶中華電信,一直是該公司的獲利來源,但是國電仍積極往國外市場拓展,2001年下半年銷予日本雅虎的訂單穩定成長,某些月份甚至超過中華電信。該年七月,國電出貨給中華電信的ADSL達十萬台,出貨給日本雅虎的ADSL則在十萬台以上,這兩大客戶訂單持續挹注,創造國電成為國內ADSL出貨量最大廠商的地位。由於日本雅虎是網路公司,與電信公司營運方式原本就有所區隔,日本雅虎要求國電以較低成本生產不同功能ADSL,也是策略上的運用。國電在產製上的配合,讓日本雅虎的策略奏效,國電本身的年營業額也跟著走高。

3. 新的銷售通路

日本雅虎的產品需求模式與中華電信不同,這是國電業務部門試出來的全新銷售通路。此一嘗試讓國電的成長策略更趨完整。

4. 新的業務單位

國電與法商阿爾卡特(Alcatel)聯手取得中華電信大型ADSL標案,強固主力業務的發展,於是有機會朝向無線通訊產品Wireless Lan(無線區域網路)發展,可與數據機及區域網路結合,在內部組織上加以調整。而在中國大陸市場的中山子公司,也算是一項新的業務單位,通過大陸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認證,依循大陸市場的遊戲規則進行,與台灣的業務分開運作。

這部分,宏碁集團的發展模式更為確切,每當有新的業務,宏碁就會成立新事業部門,目的都是為了將來成立子公司做準備,是完整規畫SEU的作法。

5. 新的客戶群

國電與阿爾卡特聯手標得的中華電信案,並不是國電一開始就設定好的發展模式。事實上,中華電信也不是國電創業的基礎客戶,然而在新業務領域開拓下,不只中華電信成為國電的大客戶,還因此拉近與世界大廠阿爾卡特的合作關係。

SEU促成者的本土形象

國碁電子因為十分明瞭組織成長的極限,經董事會和經營團隊共同決定把自己讓出給鴻海集團,整合在大集團旗下,得以發揮更大的效益。在與鴻海討論併購事宜中,有一位居中者的存在,那就是高盛投資銀行。高盛並不是雙邊的投資人,也不是股東,與兩家公司董事會的關係也不特別,雖然併購的最後結果,並未如高盛當時設定的條件,但高盛已經發揮本書所提之SEU促成者的功能。

作者認為,SEU要發揮功效,關鍵在於一個獨立的第三人「促成者」,作者只說明「促成者」會做到的事情,並沒有勾勒這位角色的必要輪廓。就我觀察,在台灣事實上有很多「促成者」存在,有些是以組織的方式,像施振榮運用宏碁集團的資源成立中華智融、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生前支持的明日工作室;有些則是個人角色,像我個人,多因朋友關係、私人介紹,成為企業成長的促成者。

我同意作者強調的,促成者並非創投家,美國的個別創投者,是我們熟知的「創投天使」(VC Angel)名義,多數只做到資金提供給研發原創者,支持他們把創意構想有形化。這些天使不介入研發團隊的營運管理,也不管他們將來與誰合作,即使該新創事業經過幾次的增資,創投天使投資的資金比重萎縮到1%或2%,創投天使也都不在意。

在台灣,新創事業的主力資金來自創投業,早年的作法與美國的創投天使相近,只提供資金、不管營運。這二年來,台灣的創投業情況已經改變,多數創投基金管理經理人也注意投資標的企業的營運,適時挹注投資企業的成長過程。然而,台灣式的「SEU促成者」和創投業之間還是有所不同,這些人可以同時是創投者和企業顧問的雙重角色,或是只扮演企業顧問,提供企業營運或成長的意見參考,但絕不只是單純的金主。

以中華智融公司為例,這是施振榮個人設定為退休之後的工作,在組織上,是把宏碁現有的投資管理部門獨立,由施振榮擔任董事長。未來宏碁持有的明基、台固、台灣大、緯創、台積電等數百億元的所有長短期投資,都將由中華智融直接管理,是典型有組織的SEU促成者。在名稱上,中華智融不取名為宏碁智融,是方便未來的發展鋪路,除了宏碁以外,中華智融同時可能引進非宏碁的投資事業進行管理。

中華智融將結合資金、人才,以及原來的經營者宏碁集團網絡,和施振榮的個人豐富企業經驗,推動更多的新創公司在台灣茁壯。近來該公司已有二、三個案例在推動,把部分在大學創業育成中心畢業的廠商,招攬到宏碁渴望園區繼續培育。從已進駐該園區的企業情況分析,可以發現中華智融現階段的重心放在遇到發展瓶頸的年輕公司,他們的特色都是擁有核心技術,可是有些是經營團隊不佳,有些是資金不足,有些則是遇上國際行銷的困難。有趣的是,這類的公司有些並不缺資金,反而有不知如何善用資金的困擾。

施振榮透過中華智融的運作導入SEU,提供資深專業經理人的策略意見,並提供宏碁的研發設備、製造生產線、品牌,或是國際市場的網絡,降低新公司的營運風險,並重新調整組織結構,彌補原來的營運缺口。

我想,我的角色也有部分「促成者」的成分,但不同點在我對於協助企業轉型或是資金挹注都採比較隨意的作法。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個人偏好自由,不喜歡被組織或計畫綁住,另一方面總是有朋友會自動找上門來,不然就是他們看到不錯的投資案、值得鼓勵的新創事業團隊,主動介紹給我,或是希望我提供企業營運的參考意見。看來我還是比較適合擔任「企業巫醫」,靠緣份來幫助企業推動SEU。目前我以促成者角色,幫忙亞太教育訓練網(Asia-Learning.com)、仲介兩岸藝術品的KEYART,個人的力量是稍嫌薄弱些。但一如本書作者所言,促成者能夠發揮的功效到哪裡,並不是單純促成者一方的問題,接受促成者介入的企業本身,才是彰顯變革功效的真正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