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泡咖啡心
星巴克「一次一杯」的事業
NO.
35
當我往前看,我看到一個遠超過星巴克25年歷史的未來,我們展望的企業是一個偉大、永續、仍舊熱誠推廣好咖啡給全世界每個人的公司;在每一杯咖啡中,公司店面就會提供一次美妙的體驗,豐富社區民眾的生活。
跳蚤聯邦
3000名員工共同打造的巴西神話
NO.
34
〈跳蚤聯邦〉指出,現在是商界改變作風的最佳時刻。
人們盲目接受商業環境中的許多作法,例如服裝規定、固定工時和從不聽自己的直覺判斷,而是老闆指示,其實不是絕對必要的。事實上,這些通則大多根源於寄宿學校嚴格的管理精神,或是企業為了達成最佳組織管理,而採用軍隊管理模式的結果。
敲開創意腦袋
7種工具,9種手法
NO.
33
想在競爭激烈的21 世紀商業環境中生存並力爭上游,就得有能力源源不斷產生創新的點子。如果不能專心致志加強創意思考的技巧,就等於主動把成功機會雙手奉給競爭對手。
貫徹執行力
NO.
32
不論考慮多周詳、用心再深的企業領導人,一旦碰上組織問題,原本潛力無窮的商業策略或提案,還是會碰上重重困難。這就是所謂的「管理塞車」,這種企業無法好好執行策略,造成塞車的原因,在於企業內部而非外在的競爭對手。
領先大盤
快人一步的選股策略
NO.
31
每年華爾街證券商都會斥資10 億美元以上,聘請3,000 多位分析師,針對公司關注的各類股票撰寫研究報告,並作出買進、賣出的建議。然而許多投資人卻不把分析師的報告當回事,總認為這些報告只是把見諸報端的公司新聞,重新剪貼罷了。因為這種過度簡化分析報告的看法,卻令投資散戶付出可觀代價。
策略發動機
引燃源源不絕的商業計畫
NO.
30
一種夠小、夠便宜,可安裝在所有產品的「拋棄式電腦」,將徹底改變所有產業。屆時企業必須開發一部「策略發動機」,為這樣的資訊革命終極發展作好萬全準備。
The Strategy Machine
Building Your Business One Idea At A Time

一次搞懂e-Learning
架設到應用,一應俱全
NO.
28
大體來說,e-Learning(為electronic learning 的縮寫)已和達康時代失敗的經營模式劃為一類。這著實令人遺憾,因為e-Learning 真正是個具革命性且影響深遠的概念,而e-Learning 本身的潛力,大到足以改變大家未來教學或提升技能的方式。
贏在決策
正確的開始,成功一半
NO.
24
憑著直覺、常識或專家經驗來制定企業決策的時代,已經遠去。在商業瞬息萬變的今天,快速而穩健的企業決策益形重要,如果能具備有系統、穩健、一貫的決策流程,就可大大提升快速、穩健決策的機率。
自導自演作公關
NO.
23
公關業「不為人知的秘密」就是,企業自己動手作公關,會比交由公關公司處理還要好!事實上,只要能夠了解自己想達成目標的基本原則是什麼,說不定自己操作公關還可製造更多的話題,引起更多媒體的注意,且不必花大把鈔票!
創意商機,123跳!
NO.
22
一般企業傳統作廣告的方式,是由企業先擬定商業策略,再聘請廣告公司想出配合此策略的廣告創意,這雖然沒什麼不好,卻是本末倒置。較優良的作法應該是,運用廣告公司所發展出的精采「創意商機」(CBI),作為企業策略的基礎。
不知不覺作決策
直覺型決策者訓練計畫
NO.
21
在作出好決策時,「直覺」的重要性經常被輕忽,這是商界常見的矛盾現象。經研究證實,人們所作的重大決定中,有90%都是來自個人的「直覺」,而非實際資料。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人一方面故意忽略直覺的重要,另一方面卻又經常運用直覺。了解這點後,承認直覺的重要性並善用之,才是較聰明的作法。
Intuition At Work
Why Developing Your Gut Instincts Will Make You Better at What You Do

巴菲特真象
優秀的執行長精神
NO.
20
巴菲特擔任柏克夏‧海瑟威董事長兼執行長的37年期間,公司淨值從6億一路增長至1,090億美元,這相當於每年25%的複合成長率(即一段期間,平均每年成長率)。也就是,如果柏克夏‧海瑟威在未來34年裡,仍以此速率成長的話,將吃下整個美國經濟。參見原書網址。
一定成交!
創造百萬銷售生涯
NO.
18
為什麼不論經濟榮枯,有些業務員就是表現傑出?更令人感興趣的是,這些百萬業務員(每年個人酬勞逾百萬美元)究竟哪裡比人強?簡言之,收入最高的業務員比一般業務員更擅長應用銷售的關鍵原則、策略和技巧,同時也發展出一種成功心態,做為所有行動、舉止的基礎。更重要的,這群百萬業務員深知,面對某些超出預期的逆境與挑...
創新,就要這樣!
NO.
17
創新,是企業成長的唯一絕佳之法,就是提供顧客一些新東西。創新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既有顧客與新顧客會為此向你買更多的東西,導致公司營收增加。這也是不論企業進行何種改造,或仔細調整營運效率,都無法造成與創新等量齊觀的影響力。老實說,除了不斷創新外,企業無法藉由其他策略使營收與利潤穩定地成長。參見原...
以少做多
以單一專注引爆300%生產力
NO.
16
在企業界,人人都期望更有生產力──能以更少的資源,達到更高的成就。為什麼有些公司能做到這點,造就了「高生產力」,而其他公司卻只會在原地打轉,追求相同的目標,卻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