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做決策,是依據自身的希望和恐懼、效法業界頂尖績優生的做法、追隨資深經理人過去的腳步,或是執行長深情擁抱的意識型態。 他們購買商業書籍、參加研討會、聘請顧問、關注商界新聞尋找線索。 所有這些資源都各有其實用之處,但如果把這些資料當作新商業點子的唯一來源,往後一定會遇到問題。
問題
拙劣商業決策的 3 種常見來源:
① 隨意設定標竿 ──將另一家公司成功推行的想法,應用在自己的業務中,卻沒有去分析它是否真正可行。
② 繼續採用過去似乎奏效的做法 ──假設未來市場條件會非常類似或雷同。因此,藉由重複相同做法,期望得到相似的成果
③ 遵循根深蒂固但未經證實的意識型態 ── 那些晉升到資深管理職位者的得意計畫。 這些提案並不是以事實為基礎,只是單憑直覺。
總之,這些實務做法取代事實成為傳統智慧。 這 3 種方法不但不利用可靠的邏輯和分析蒐集資料,再據此採取行動,反而只依賴部分資訊的選擇性回憶。為了對付這些問題,就必須用證據做管理。
解決方案
若要在你自己的公司或組織開始用證據做管理,你可以做 4 件相當簡單的事情:
步驟① 要求證據
每當有人提議改變時,要求對方提出證據,證明所提方案對你有效。特別注意用來評估結果的測量工具。要求提出佐證資料。
步驟② 檢查邏輯
每當有人向你提出方案或證據時,注意採用的推論。尋找數據中任何分歧之處,或依據根本邏輯放手一搏。對於手邊資料無法證的任何因果關係要特別留意。當顧問向你建議採用其他公司已經使用的做法時,這點特別重要。先停下來提問:
■ 我們視為標竿的這家公司,它的成功是直接源自我們提議仿效的做法嗎?
■ 從策略性的商業模式和員工觀點來看,我們是處在可與之媲美的狀態嗎?
■明確說明新的實務做法將如何做出改變?
■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採用此實務做法可能有什麼樣的潛在不利因素?為了降低這些風險,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
步驟③ 進行實驗
儘管其他公司的數據資料令人信服,但沒有任何資料比得上你自己能夠提出的。養成習慣針對每項提出的新點子,執行小規模的測試計畫。進行前導計畫可先驗證相關概念。 仔細思考計畫中及預料之外的結果。在投入重大資源之前,將所有這些結果視為檢驗提案可行性的機會。
步驟④ 持續學習
加強學習的念頭應該是持續且不間斷的活動,而不只是一次性的事件。當組織內的員工學習更多,他們應該對於未來決策基礎獲得更多數據和可靠證據,因而預期情況將會改變。
eBay 執行長梅格.惠特曼曾表示:「最好的做法是直接推出服務,看看客戶的反應,然後再迅速修補。你可以花 6 個月的時間在實驗室達到完美成果,但我們最好花 6 天時間實際測試,獲得反饋意見,然後繼續演進。」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