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 Nobel Foundation, via Wikimedia Commons
「真正的領導人不尋找共識,而是塑造共識。」
"A genuine leader is not a searcher for consensus but a molder of consensus."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民權運動領袖
演說要有力量,除了抑揚頓挫外,還要有豐富的情感、優美的文字,才足以散發震撼人心的感動。19世紀後期,美國黑人的公民權利受到歧視性法規的限制,不能與白人一同上學、乘坐交通工具。因為黑人不能充分參與美國社會生活,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在1963年發表了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表達他對爭取公民權的決心,也點醒了其他人:你也有這個夢!
當他站在林肯紀念堂的台階上,他沒有說:「我設想未來,美國的種族關係將年年穩定進展。」反之,他打造了一個生動的意象,在演說中不斷重覆「I have a dream」:
「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我夢想有一天,我們的國家挺身屹立,真正實踐她的信念,即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州的紅色山崗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和昔日奴隸主人的兒子能夠坐在一起,親如手足。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金恩博士的提醒,讓這個意識變得「有機」,掀起風起雲湧、處處開花的民權運動。終於,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政策。在60年代和70年代,美國國會、總統和法院將金恩博士在演說中提到的各種法律障礙都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