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岡瑟(Max Gunther,1927~1998)出生於英格蘭,11歲時隨父親移民美國,1949年取得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士學位,1950至1951年入美國陸軍服役,1951 年至 1955 年任職《商業周刊》雜誌,隨後兩年開始擔任《時代》雜誌特約編輯,同時也為《花花公子》、《讀者文摘》、《電視指南》等知名報章雜誌撰稿。岡瑟寫過多本經典暢銷書,包括《蘇黎世投機定律》(The Zurich Axioms)、《刻意致富》(Instant Millionaires)、《就是要好運》(The Luck Factor)、《這樣思考,和好運交朋友》(How to get lucky)。
岡瑟寫了許多教人致富的書,從他的職業來看,似乎沒有什麼說服力,但他年紀輕輕就賺進大筆財富,最重要的是,他有一個來自瑞士的銀行家父親弗朗茨.海因里希(Franz Heinrich,到美國發展後改用英文名Frank Henry,以下稱老岡瑟)。
瑞士國土貧瘠,地雖不靈,但人倒是很懂得賺錢,他們是天生的投資家、投機者和賭徒,曾任瑞士銀行紐約分行經理的老岡瑟更是箇中翹楚,馬克斯.岡瑟的《蘇黎世投機定律》主要就是來自他父親的交易建議。
馬克斯.岡瑟說,父親從他高中時就開始跟他談論投機,父親會看著他的成績單,咕噥說課程不完整。「他們沒有教你最需要的東西,」他說,「投機。他們沒教你如何冒險並戰勝風險。一個在美國長大卻不知道如何投機的男孩,就像在金礦裡卻沒有鏟子一樣!」
當岡瑟在大學和當兵期間思考未來職業的選擇時,父親跟他說:「不要只想薪水。沒有人能靠薪水致富,反倒很多人因此變窮。你得靠其他的東西,幾個好的投機,這才是你需要的。」
從軍隊退伍的岡瑟聽從父親的建議,把當兵賺來的幾百美元薪水和打撲克贏來的錢投入股市,沒有放到父親極度輕視的儲蓄機構。結果贏了一些,也輸了一些,最終成績就是原地踏步,本金沒有任何成長。
與此同時,他父親在同一市場上玩得可開心了,在幾支極具投機性的加拿大鈾礦股票上大賺一筆。
「這是怎麼回事?」岡瑟沮喪地問。「我謹慎投資卻毫無進展。你隨便買些奇怪的股票卻發了財。是有什麼我不懂的嗎?」
「你得知道方法才行,」父親說。
「好,教我。」
父親靜靜地盯著兒子看,一臉茫然,不知從何說起。瑞士銀行界和投機圈有一套人人皆知的投機遊戲規則,但卻幾乎沒有人明確說明過這些到底是什麼。
老岡瑟向在華爾街的一些瑞士朋友打聽,朋友們也說不清楚,從那一刻起,他們就著手將這些規則梳理清楚,了解透徹。最初是把這當作遊戲,但隨著時間過去,他們愈發認真起來。他們開始習慣互相詰問重要投機舉動背後的考量:
「你為什麼要現在買黃金?」
「當時是什麼原因讓你在別人還在買進時賣出這支股票?」
「為什麼你做這個而不做那個?」
他們迫使彼此清楚陳述決策背後的思路。
這套規則漸漸愈來愈簡明、愈來愈清晰,也愈來愈實用,最後演變成了馬克斯.岡瑟筆下的「蘇黎世投機定律」,共有12條主定律和16條次定律,裡面鼓勵冒險、反對長期投資、教人拒絕分散投資的誘惑等種種主張,都與現今的主流投資思想背道而馳,在滿坑滿谷的投資書中,獨樹一幟。
據說在1632年,馬克斯.岡瑟的祖先在阿姆斯特丹最早的鬱金香交易市場裡,花了100美元買了幾顆鬱金香球莖,這位祖先還付錢給一個女巫以確保投資成功。到了1636年,這些球莖的價值竟飆漲至15萬美元。
看來,除了瑞士人愛賭的天性外,岡瑟家的投機智慧也是有其家學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