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高登(Jon Gordon)是知名的領導力專家,他提倡的正向領導(Positive Leadership)幫助過眾多財富500大企業、職業與大學運動隊伍、學區、醫院以及非營利組織,他著有十多本暢銷書,擅長以簡單卻深刻的寓言故事傳遞抽象概念。
高登的寫作和演講以提倡正能量與正向思想著稱,但他兒時的生長環境卻是少有正能量。
1971年出生的他,在紐約長島長大,1歲時父母就離婚,母親後來與一個臥底緝毒警察再婚,家中充滿酒精、食物與抱怨。街坊環境也頗為混亂,周遭不少孩子自小就在街頭鬼混,沒有大人管,自己想辦法生存,就像《蒼蠅王》翻版。儘管如此,高登仍覺得自己的童年過得不錯。
高登從小就熱衷各類運動,網球、美式足球、棒球、籃球,幾乎什麼都玩。大學時,他選擇就讀康乃爾大學,放棄了原本可以去耶魯打美式足球的機會,改打袋棍球(Lacrosse)。大二那年球隊曾經排名全美第9,那段經歷,讓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什麼是文化、什麼是團隊、什麼是領導。
大學畢業,他的運動生涯也隨之結束。他曾經經營過幾家酒吧和餐廳,但全都倒了。也試過參選亞特蘭大市議員,那時他跑遍了7000戶人家,最後以些微票數輸掉選舉。那次經歷讓他看到政治世界的負面與混亂:「當時我才26歲,哪來什麼黑歷史?結果卻被抹黑得像罪犯一樣。」
選舉失利後,他跑去唸法律系,一年半後輟學,加入一家網路公司,當時以為會大賺一筆,結果公司崩盤,他也失業了。
那年他31歲,人生跌到谷底。情緒低落、憂鬱焦慮,他把挫折宣洩到妻子身上,妻子受不了,下了最後通牒:「我愛你,但這樣的生活我過不下去,你必須改變。」
那一刻,高登才真正醒悟。他苦苦懇求,承諾改變,也從那天起,開始了真正的改變之路。
那段期間,他沒有酗酒或吸毒,但卻過度沉迷於工作。工作成了他的毒品,他拚命努力,只為證明自己有價值。但越是拼命,心裡卻越是空虛與痛苦。
為了走出低潮,高登做了很多努力,他每天早上出門散步,練習感恩與禱告。他也開始冥想,試著釐清人生的方向。不過,真正的轉變來自一個關鍵:他學會把焦點從自己身上移開,開始思考:「我怎麼幫助別人?我怎麼去服務別人?」
過去,他渴望成功、影響力與認同,人生圍繞著「我」打轉。直到婚姻瀕臨瓦解,他才意識到,真正的成長不是追求成就,而是讓別人因你變得更好。
這樣的思維轉變,與他當時的內在探索有關。高登來自義大利人與猶太人結合的家庭,但他們並不去教堂或猶太會堂。20多歲時,他開始接觸新時代思潮、閱讀各種宗教經典,甚至對佛教產生濃厚興趣。
當他人生快垮掉時,朋友送給他一張講道CD《為什麼我跟隨耶穌》。那場講道深深觸動了他,他第一次認真地去看待耶穌說過的話與活出的樣子。
他曾經對信仰保持距離,是因為遇過一些讓人失望的基督徒。但當他明白可以不必透過別人來認識信仰的核心,他開始真正感受到內在的轉變。他不再只是想靠自己努力改變人生,而是願意承認:人生需要一種更高的力量指引前行。
某天他在散步時,一個關於希望與正向力量的故事突然浮現腦海。他立刻動筆,三週半後完成了《能量巴士》。這是他人生第一本書,他相信這靈感是神給的。
事實上,他的每本書都是這樣來的:先是一個故事的大概框架進到腦海裡,他坐下來寫,角色和故事自己就會發展起來,教訓也會自然浮現,大概三週就能寫完。
高登將所有功勞都歸給神——神是作者,他只是神的筆。他一直相信上帝,總覺得祂在看顧自己,也為他預備了計畫。高登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作家,更沒想過這些故事會影響這麼多人。但回頭看,他知道一切的開端,是那段人生低潮,以及他開始願意打開心、放下自己,轉向他人,轉向更深的生命意義。
高登的第一本書《能量巴士》被30家出版社拒絕,好不容易找到願意出版的出版社,但他們並沒有把這本書放進美國的書店,而是跑到韓國上市,結果居然大賣,甚至比在美國還早爆紅。
他在美國自掏腰包跑了28個城市做宣傳。有時候,底下聽眾只有10個人,但他把每個人都當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來看待,因為他的使命就是要一個一個地去激勵和影響別人。
他也開始發送電子報,每週分享一則正向提醒,只為鼓勵人、服務人。那時是2002年,還沒有社群媒體,但他很快就吸引了越來越多讀者,甚至收到演講邀約。
高登做這些事情不是為了名利,而是單純想幫助人,結果卻得到10倍的回報,很多他寫在週報裡的內容,後來都變成書的主題。
他發現:當你的人生以幫助別人成長為目標,你自己也會跟著成長。這反而是他認為最有效的自我成長策略。
如果你一直只關注自己,你不會成長太多。當然,內在功課很重要,但當你成為更大使命的管道,讓那個使命流經你,你就會開啟一種新的感知與智慧,接收到一些想法與洞見,讓你的人生進入全新層次。
曾經的高登,是一個負面、破碎、迷惘的男人;如今的他,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說:「我每天做的每件事,都有它的意義。我是在為影響別人而努力。能這樣過日子,是一種福氣。」
他會一直做下去,只要還有力氣。因為他知道,這就是他的使命:激勵一個人,然後再一個,又一個。
Jon Gordon
Website @https://jongordon.com/
Linkedin @jongordonenergy
IG @jongordon11
Youtube @JonGordon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