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保羅.喬德利(Sangeet Paul Choudary)於2016年出版暢銷書《平台經濟模式》(Platform Revolution),不到40歲,就在平台經濟學領域獲得了國際頂級的肯定,不僅入選Thinkers50的全球前30名新興思想家,還獲得WEF世界經濟論壇年輕全球領袖殊榮。
最令人讚嘆的是,喬德利完全出身印度本土教育體系,沒有任何歐美名校光環,他以過硬的實力在全球策略思想領域贏得一席之地。
大學時期(2000~2004年),喬德利在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IIT Kanpur)主修計算機科學,這是印度頂尖工程學院。他的學術成績極為優異,曾被評為印度全國頂尖0.1%的學生,畢業後很自然獲得高薪工作邀約,但他選擇進入印度管理學院班加羅爾分校(IIM Bangalore)攻讀 MBA,這同樣也是印度極負盛名的商學院。
當時在印度,從IIT到IIM是印度中產階級向上流動的「黃金通道」,代表學術卓越與職業成功的保證。
IIT畢業生通常進入科技公司(如 Microsoft、Google)或創業;IIM 畢業生則多進入金融(如Goldman Sachs)、諮詢(如 McKinsey)或企業管理領域。擁有IIT-IIM雙學歷者更是菁英中的菁英,常被期待在傳統高薪行業中穩定發展。
喬德利選擇IIM,是因為他一直想進入顧問業,特別對媒體產業感興趣(當時印度媒體正因數位化而興起)。在校期間,他一直偏好策略領域的課程,遠勝於金融或數字分析,他形容自己「更像是策略愛好者,而非數字人或財務人」。
但不幸的是,他在校園徵才時做了最糟的決定,明明有多個錄取機會,卻選錯了工作,沒有走策略領域。雖然畢業後他立刻開始尋找轉職機會,但因為各公司都已經招滿MBA畢業生了,他只能在Yahoo!的平台事業部門將就待著。
兩年後,他開始想走自己的路,他想探究科技與總體經濟的快速變化如何改變世界。
2008年,他先跳槽到Intuit Asia擔任新創事業孵化和早期投資的負責人。這段經歷讓他有機會從零開始,將新創公司從概念階段發展成運營中的業務。他孵化的一個著名項目是 Fasal(印度最大的行動農業市場),這個案例後來甚至成為了哈佛商學院的教學案例。
Fasal行動農業交易平台藉由數位平台連接農民、買家和供應商,解決傳統農業市場的低效問題,例如中間商剝削、價格不透明和物流障礙。
喬德利從市場研究、概念設計到商業化全程參與Fasal項目,應用平台經濟原理(網絡效應、去中間化)打造出一個農民友好的數位生態系統。這個過程,讓他對網路商業模式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累積平台經濟的實務經驗。
喬德利渴望探究科技如何改變世界,希望能建立一套深入的研究,幫助企業領導者與決策者更好地因應這些變化。他在2008年左右開設部落格,發表自己的研究,後被《華爾街日報》等報刊轉載,促成他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合作,進一步研究這些轉變。
終於,他明白自己想做什麼了。
在Intuit待了3年之後,他在2012年辭職,搬到新加坡開始了自己的事業Platformation Labs。
這是喬德利的人生關鍵轉折: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解構」世界變革。經過多年探索,他最終聚焦平台策略,這是源於他對Uber、Airbnb 等案例的觀察,以及對傳統「管道」(pipeline)商業模式的質疑。
2016年,他出版的《平台經濟模式》成為國際暢銷書,銷量達25萬冊。他也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一篇極具影響力的文章,如今被列為十大策略經典之一。他的許多想法陸續被《財富》500大企業的執行長採用,並開始受邀參與董事會與部會諮詢委員會。
定居新加坡的喬德利,足跡遍及全球,曾在包括G20高峰會、世界經濟論壇與聯合國在內的300多場國際會議發表演講,深入探討科技如何重塑商業版圖。
2020年,喬德利赴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進修。回顧學習歷程,他說這一路像是從IIT的「工程思維」,到IIM的「策略視野」,再到哈佛的「公共政策觀點」。這三個階段讓他的思考層次不斷提升,從技術的精準,到策略的洞察,最後能看見全球結構與影響。
現在,他的研究焦點已從平台經濟轉向AI如何改變知識經濟。對他來說,這不只是下一個研究主題,更是他長期思考「科技如何改變世界」這一核心問題的延伸。
Sangeet Paul Choudary
Website @platformthinkinglabs.com
Linkedin @sangeetpaul
X @sang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