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希.布倫(Sahil Bloom)是目前美國最炙手可熱的內容創作者之一,他的推特擁有超過100萬追蹤者,文章觸及無數讀者。
這位1991年出生的創作者,成長於麻州韋斯頓(Weston),父親是來自紐約的猶太人,母親是來自班加羅爾的印度人,拜父母所賜,他擁有一張媲美時尚模特兒的俊美臉孔,不只如此,他還有亮眼的學經歷(史丹佛經濟與社會學學士、公共政策碩士),並曾在知名私募基金擔任分析師,因此2020年,當他開始在推特上分享財經文章時,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粉絲。
布倫年少時本來以為自己會進大聯盟打棒球,並以此為職業,畢竟他從小就是棒球選手,還因此拿到史丹佛大學的獎學金。可惜,大三賽季末肩膀受傷,徹底終結了他的投手夢,讓他不得不重新尋找人生方向。
他原本的打算是,畢業後先進投資銀行或麥肯錫工作兩年,之後讀商學院,再轉入私募基金或避險基金。社會上成功的富人都是走這條路,他也想跟他們一樣有錢。
幸運的是,就在畢業前夕,灣區一家知名私募基金來史丹佛招募分析師,他說什麼也不能放過,就這樣,他一腳踏入了金融業。金融業的早期學習曲線極為陡峭,工作時間很長,一周高達80小時,還好他有一群好同事,從他們身上,他學到了許多東西。
這趟旅程在前4、5年可以說是相當順利,布倫賺了很多錢,但他隱約感覺自己的優先事項好像變得越來越狹隘,幾乎全都圍繞在累積財富和賺錢上。直到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所有人都被困在家裡,他才第一次真正有時間靜下來,審視自己的生活。
他發現,自己賺很多錢,成功指日可待,但卻活得很痛苦。他與父母見面的機會極少,跟姊姊關係緊張,與太太努力懷孕卻遲遲無法懷上。他幾乎天天晚上喝酒,睡眠很糟,壓力爆表 。
真正讓他覺醒的是2021年5月與老朋友喝酒時的一番對話。
朋友問:「最近過得怎麼樣?」
他回答:「開始覺得和家人分隔兩地很辛苦,特別是父母年紀越來越大。」
朋友接著問:「你一年見父母幾次?」
「大概一年一次吧,」他說。
朋友平靜地說:「那麼,你大概還能見他們15次,之後就沒有了。」
當下布倫就像被人狠狠打了一拳,內心深處突然意識到:「我竟然能夠計算出我和父母剩下的相處次數!」他開始思考:「如果這是事實,我該怎麼做?」
第二天,布倫立刻告訴妻子:「我們需要改變,我們應該搬回東岸。」
不到45天,他就辭掉全職工作,賣掉房子,搬回東岸,與自己和妻子的父母住得更近。這個決定讓他們能夠更頻繁地與父母見面,從一年一次變成了每個月數次,甚至每周都能見到。
辭職後的布倫開始專心從事他熱愛的內容創作,這原本是他之前在推特上的一個小副業。
疫情期間,美國整個經濟活動停擺,但股市卻節節上漲,表現極佳,很多以前棒球隊的隊友都跑來問布倫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他是他們當中唯一熟悉金融市場的人。
布倫因此注意到,一般大眾對這些金融現象感到困惑,想要了解發生了什麼事,甚至參與市場,但卻無法獲取淺顯易懂的資訊。於是,他決定來填補這個空缺。
他開始整理所有市場動態,將它們轉化為容易理解的故事,利用敘事手法來解釋這些複雜的經濟現象。漸漸地,他分享的內容,從金融擴大到對人生、財富和時間的思考,竟然意外吸引讀者,後來甚至發展成電子報《Curiosity Chronicles》(好奇記事)。
布倫發現,內容創作不僅讓他快樂,也能幫助他人反思生活價值。之後轉換跑道的決定,成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簡單選擇。
如今,布倫的電子報每周觸及數百萬讀者,他還經營著一間控股公司和創投基金,事業蒸蒸日上。而他曾經的棒球夢,現在變成推特自介上的一句俏皮話:「2012年在ESPN上被打出滿貫全壘打,還在等它落地。」(Gave up a grand slam on ESPN in 2012 and still waiting for it to land.)
他笑說,那顆球可能真的還沒落地,因為真的飛得超遠的。當年,那場比賽是他棒球生涯的最後一搏,結果輸得慘不忍睹。多年後回頭看,他已經不在意了,反而覺得這畫面挺有趣的。他聳聳肩:「大家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人生總有幾次被狠狠擊出的時候,與其糾結,不如笑笑,繼續往前走。
Sahil Bloom
Website @https://www.sahilbloom.com/#Hero
Linkedin @sahilbloom
IG @sahilbloom
Youtube @Sahil_Bloom
FB @Sahil-Bl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