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顧問、創業家、投資銀行家、技術宅,這幾個頭銜放在同一個人身上或許不算罕見,但當這個人是身形壯碩的保羅.蘇利文(Paul Sullivan)時,那就難免讓人一愣。有人曾經打趣問他:「你怎麼會走進技術這行啊?你不是應該在球場上當橄欖球明星,用球把對手砸得滿地找牙嗎?」
蘇利文的經歷很奇特,充滿意外和轉折,像是一場不按牌理出牌的冒險。
他出生於英國倫敦,16歲剛從學校畢業時,網站剛剛開始流行,他很感興趣,在與學校的職涯顧問討論未來方向時,他表達對網站的興趣。但很不巧,這位職涯顧問正好是他的姨婆,她直接潑了蘇利文一盆冷水:「不行,你得跟你爸媽一樣去銀行業。」年輕的他沒多想,覺得這條路也行。
即使還沒考完A-level(英國的大學入學考試),他仍積極求職。JP Morgan對他說:「保羅,我們很喜歡你,但你沒有大學文憑,我們只收大學畢業生。」但或許是他的特質太突出,對方破例答應讓他先來3個月,如果他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公司就願意破格錄取。
結果一個月後JP Morgan就雙手奉上了聘書,薪水很高,當時他的同齡朋友都還在做一些低薪工作,蘇利文已經賺得比他們多很多。
他在JP Morgan和Morgan Stanley來回跳槽了一陣子,漸漸對金融科技產生興趣,並開始參與改變銀行內部運作方式的專案。轉到UBS工作時,他大概二十來歲,公司很賞識他,但卻拒絕讓他加入銀行內部的轉型部門,理由是:他沒有IT學位。
蘇利文回說:「老兄,我連大學都沒唸,但我已經在管理公司內部的技術項目了。你們讓我做這些專案,但當我想正式進去做時,你們又不給我進去。」他受不了,就直接離職了。
原本他以為自己會開一家科技公司,結果卻因為文筆不錯,開了一家出版公司。六個月後,他發現自己根本不擅長賣廣告,於是公司轉型做電商。他們本來就是零售相關雜誌,因此順利與Nike、Adidas、Sky等大品牌展開合作。
那時,蘇利文覺得自己成功了,就開始天天跑酒吧,結果把整個事業搞砸了。
那家電商代理公司被收購後,有人邀他擔任一款iOS遊戲App的技術長,這讓他意識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是產品開發,是「打造」的過程。
2012年左右,他回歸科技圈,並成為Twitter上保險科技領域的意見領袖,甚至登上社群影響力排行榜第一名。雖然他自己說那並不代表什麼,只是活動力比較強而已,但這仍為他後來的顧問生涯奠定基礎。
2015年,蘇利文重新回到行銷代理領域,因熱愛自動化接觸到HubSpot,這套集行銷、銷售與顧客關係管理(CRM)於一身的平台讓他眼睛一亮。他認定,這就是他的方向。
HubSpot不只是工具,更是一個生態系統,開放第三方開發應用程式,並透過年度大會INBOUND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行銷專業人士,分享創新作法與產業趨勢。
不過,那時他對HubSpot還沒有那麼投入,想賣但不想真正去學怎麼使用。因為缺乏投入,那家公司也就失敗了。後來他帶了四個客戶另起爐灶,從那時起開始深入研究HubSpot,逐步累積經驗與成果,雖然成長不算快速,卻穩紮穩打,成為HubSpot Gold Partner歷史最悠久的成員之一。
隨著時間過去,蘇利文開始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成長經驗系統化。2019年,在新冠疫情爆發前,他毅然解散團隊,坦言當時公司內部問題重重。他天性偏好變革與挑戰,而團隊運作卻像一間內容工廠。他開始獨自重整業務,把所有想法寫下來,催生出專為代理商設計的「ARISE方法論」,並開發了一款優化HubSpot體驗的工具Leevr,幫助企業用更少的資源,把HubSpot用得更有效率,而非另起爐灶打造一套全新CRM。
2024年,他將十多年來的產品行銷與應用開發經驗,濃縮成一本實戰手冊《Go-To-Market Uncovered》,深入剖析如何以HubSpot為核心打造一套具體可執行的市場策略。他直言,在Salesforce上雖然也可以做類似的事,但那會更複雜、更耗時,因為Salesforce把功能拆開販售,系統也不夠整合;相較之下,HubSpot就是一個完整的顧客資料庫。
如今,蘇利文依舊活躍於HubSpot生態系統,但他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派對不是只有幾個人就夠了,對吧?現在已經有些朋友在泳池裡了,但這個泳池很大,像是舉辦小孩生日派對的那種奧運級泳池,我們要來辦一場游泳比賽!」
Paul Sullivan
Website @https://arisegtm.com/
Linkedin @paulsullivan6
Tiktok @arisegtm_paul